赵莺莺甚至还记得小时候七岁那年, 自家还住在赵家小院的时候。家里吵吵闹闹没个宁静的时候,赵蓉蓉会因为这件事害怕,怕自己将来也遇上这些。当时赵莺莺还和赵芹芹一同开导安慰赵蓉蓉来着。
但时间过去了好些年,原来赵蓉蓉已经不知不觉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想来由闺阁女儿家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过去一年的夫家生活让她感触颇多。对此, 赵莺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为赵蓉蓉高兴好一些,还是难过好一些。
高兴的是赵蓉蓉终于学会了在这个世道里面生活, 并且生活的很好,以后再也不需要担心了。难过的是, 她终于面对了世事的艰难险阻, 并且由此学会了使心机、玩心眼, 活得累了很多,而且是自己小时候不喜欢的那种长辈。
不过最后赵莺莺也没有说什么, 因为她知道这是一个女孩子的变化,她无力阻止,也不打算阻止。她不想要这样, 却不确定这样到底是不是错的,所以她不敢用自己的力量阻止什么——即使她的阻止应该什么作用都没有。
送年礼来的赵蓉蓉夫妻两只吃了一顿中饭,赵家一家送别了家里的姑娘和姑爷。赵蓉蓉今日说的话,王氏显然是记在心里了,反正之后曾月娥的婚事她几本不插嘴,顶多就是方婆子问到她头上,给敲敲边鼓。
方婆子并不笨,几次下来就知道为什么。叹了一口气,却没有再强求,然后就和自己认识的几个老姐妹商量起来能够给月娥找个什么样的人家。一开始的时候倒还算顺利,正像方婆子想的那样,月娥条件不错,只要不好高骛远嫁到大户人家,差不多的人家还是紧着她挑的。
只不过到了后头,这些媒婆才叫苦连天。正像赵蓉蓉年前送年礼的时候下过的论断,赵嘉是一个十分挑剔的。在她看来无法通过王婆子给月娥攀上一门好亲已经够委屈的了,至于更进一步降低要求,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媒婆一个个地上门说和,各种各样的后生也算是不错的了。但是无论是哪一个,赵嘉都只有点头的份儿。一开始还好,到了后面哪一个媒婆还会上门?这摆明了是看得上月娥的,赵嘉不满意,赵嘉看得上的,人家不满意月娥啊!既然是这样,那就算是鞋子磨破了,也白搭!
她们这些媒婆惯于说和婚事的,这么简单的心思怎么可能看不透。一开始因为方婆子而帮忙做媒的媒婆都摆手了,方婆子详细问了也觉得女儿太挑。只不过这又能如何呢?当娘为女儿太挑,错是错了,心却是不错的。
所以方婆子也只能四处求人,请人在月娥的婚事上多多帮忙。然而到了年中夏天的时候,曾月娥的婚事依旧一点影子都没有,反而她娘十分挑剔的名声传了出来——男方也是要脸面的,虽然不会像女方那么看重脸面。所以男方也不会乐意看自己的脸被踩在地上,既然明知道求亲会被拒,又有哪一个会去自讨没趣?
方婆子看赵嘉挑剔女婿的名声越来越大,嘴角都起了一溜的小泡,赵莺莺给泡了好多金银花水也消不下去。方婆子可是知道这样的名声的厉害,再也忍不住了,趁着一日空闲,直接去了城南,到杨家找上了女儿。
关上门她就骂赵嘉:“这半年来你都做了什么?你自己说说看!月娥好好的婚事没说成,一个影子都没有,反倒是你给传出了一个挑剔女婿的名声。这样下去以后月娥如何嫁人,雪梅又如何嫁人?”
说到这些赵嘉也非常着急,她本来就已经足够着急了,方婆子还这般问她,她不免觉得委屈。撇过脸道:“娘亲何必这般说,难道我不想早早给月娥把婚事定下来?只是结一门亲实在是太难了!”
说着又抱怨起来:“娘亲的那些老姐妹也真是不靠谱,说的人选都是些什么歪瓜裂枣。我们月娥不说做大户人家的奶奶夫人,好歹也该嫁进一个中等之家,少受一些苦吧?这些日子我都为这个在奔忙,没有功劳也该有有苦劳吧?”
“你当然没有功劳!”方婆子狠狠地瞪了一眼赵嘉:“月娥的婚事没有着落,而且还弄得越发艰难,你当然没有功劳。至于苦劳,局面都被你弄成这样了,还说什么苦劳!”
说到这里方婆子故意停了停,这才语重心长道:“你到底是为什么这么看不上那些后生?那些后生的情况我都是看过的,个个都是不错的,不然也不敢往你这里送。你这样也太挑了!还中等人家,中等人家是什么样子的?”
赵嘉倒是振振有词,她把方婆子认为不错的后生一个个批了一个遍!有乡下小地主人家的独生子,家里有良田两三百亩,在扬州左近,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农耕之家了。嫁进这种人家,虽然是农家,但是肯定用不着曾月娥做一点点农事,保管日子过得舒舒服服。
可是赵嘉说什么,轻描淡写一句乡下的就把人给否了。只怕她是没想到自己当年是和一个乡下的私奔了!而且若不是她带着两个女儿一起跑到了扬州,她的两个女儿也该是乡下的。
还有城里谭木匠家的小儿子,谭木匠家颇为富裕。虽然同样是木匠,但是他能做雕花的活计,和赵莺莺大伯赵贵的工价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而且他家是小儿子娶亲,小儿子可能不比长子得的东西多,但是也有不少好处的。譬如说能受到兄长们的拉拔,而不是要牺牲自身帮助兄弟。而且小儿媳和大儿媳的压力也是天渊之别,看赵嘉的样子,肯定是愿意月娥做小儿媳的。
只不过这样样样都好的婚事,赵嘉依旧能一句话给否了。原因不过是谭木匠家的小儿子太过于听她娘的话,在赵嘉看来,以后这个小子扶不起来。而且有这样的孝子丈夫,以后当老婆的可不是要受一大堆婆婆气?
说实在的,这话就没什么意思了。虽然说做婆婆的一味磋磨儿媳妇也不对,但是一开始就不想让女儿嫁个孝子又算什么?就因为孝子最是听从母亲的话,所以将来就会女儿受委屈?!
什么玩意儿!将来赵嘉要是生了儿子,她乐不乐意让孩子做孝子?想来是愿意的,只不过儿子做孝子了就没有女孩子敢嫁了。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小子,她们不想受婆婆的气——到时候看她哭不哭!
类似的拒绝提亲还有好几回,方婆子听赵嘉说的眼皮一跳,偏生她还能这样理所当然。若赵嘉不是方婆子的女儿,听到这里她转身就走了,何必和一个绝对说不通的傻瓜说话呢。偏生赵嘉就是方婆子的女儿,所以方婆子只能留下来耐心地说明。
“我不管你想的有多好,总之你现在要给月娥找亲事吧?你难道没发觉最近都没有什么人上门了?我知道在你眼里月娥就是天仙儿,配什么人都算是亏大了,但是世事不是这样的。最终月娥能嫁什么人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你只能决定月娥不嫁什么人而已。如果是这也不嫁那也不嫁,那你就等着月娥在家做老姑娘罢!”
方婆子这话说的不可谓不重,然而她不说重一些根本没有用!赵嘉就像是在做一个不会醒的美梦一样,丝毫没有意识到梦境是不会影响现实的。月娥当然有可能嫁赵嘉想的那种好人家,只不过那需要极大的运气,而现在看来,她并没有这个运气。
“我知道月娥条件不错,但是照你这个挑剔下去,月娥就是条件再不错也是没用的!你看得上的人家看不上你,看得上你的你有看不上人。等到最后只会是一无所得!”
就在方婆子在杨家教女儿的时候,赵家迎来了一位客人,也是城南的一位媒婆。姓丁,人都叫她丁嫂。丁嫂本来是说和方婆子说一说曾月娥婚事的事情,她这里又有了一个还可以的人选。只不过她现在不敢登杨家的门了,只能让方婆子先去和赵嘉说一声。
只不过没想到她来的不凑巧,到的时候正好方婆子出门和赵嘉说事情去了。王氏便留她道:“丁嫂留一留罢!我娘说是尽快回来的,想来也不会呆太久!况且丁嫂原本就是为了我家的事情忙活,总不能不留下喝杯茶!”
说着就让桃儿上了茶,这时候的王氏内房,有赵芹芹正在裁夏衣,也有赵莺莺正在把所有的衣裳拿出来重新熨烫——熨斗里头放的全是烧燃的炭,这样才能保持热力。这种有些危险的活计,王氏暂且还不准赵芹芹这个有些马虎的小女儿做。
不过换成是赵莺莺就不一样了。赵莺莺第一次在她的指导下用熨斗就已经有模有样了。后来走过几回熨斗,竟然比她还精熟!
人都说‘拙裁缝,巧熨斗’,说的就是对于一个主妇来说,裁剪什么的是笨笨的主妇都该会做的。但是用熨斗的活计,这就只有巧媳妇才能做了。这其中的道理只不过是揭示了,熨斗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是实际使用的时候是很讲究技巧、很难的一门活计。
然而这些对于赵莺莺都不是事儿了,她以前可是在皇宫里做过小宫女的,熨衣服就是基本功!当时她们多无聊啊,比别的活计见效慢,只有熨衣服是最快的,立刻就能见到结果。所以每日熨衣服、熨毛巾的时候都会有比赛。
她们有的是衣裳和毛巾可熨,太后娘娘每日至少要换两身衣裳,一身是睡袍,另外一身就是白日穿的。但是那是最少的,若是要出门,少不得就要换上一身更郑重的。若是有宫宴之类的活动,一日下来好几套衣裳都不稀奇。
而太厚的衣裳都是遵循礼制的,每一件都做的很薄,就是为了穿更多的层数,太后、皇后、妃嫔、公主、命妇,每一个人根据身份的不同,重要场合中穿衣裳的层数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不管怎么说,太后娘娘一般都是穿衣层数最多的人。
至于毛巾就更不要提了,太厚娘娘每次洗澡或者擦身至少就要用掉两叠毛巾,一叠是二十五块,即是说最少五十块毛巾。
总之手艺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赵莺莺如今用熨斗就跟玩儿一样。熨斗轻轻松松走过布料,然后对的整整齐齐,布料也是平平整整,一点歪斜的都没。
丁嫂本来是在说月娥的亲事的事情的,看了两眼也忍不住道:“赵三嫂好福气,每个女儿都这般能干,出嫁的蓉姐儿就不用说了,龙家上下都喜欢她。如今看莺姐儿和芹姐儿...莺姐儿使得好熨斗,当惯了主妇的也没有这样手巧的!”
王氏心里得意,却还要谦虚几句。过后两个才开始闲话起来,丁嫂帮王氏捻线,小声道:“其实这件事我是不想接的,你那小姑忒难说话!只是你娘的面子放在这里,都是长辈的,我能怎么样?也只能是尽力而为了。只不过我也只当是做白工,之前有好几个大姐的都没成,那些人我也听说过...这都不满意,这媒也做不成了。”
王氏这些日子也听说了赵嘉挑剔的名声,对此颇不赞同。只不过她这当嫂子的不好开口而已。而现在丁嫂和她说这些,她依旧不好开口,只得安抚丁嫂道:“如何不知道丁嫂你是帮了大忙了,我小姑那个人你就多多体谅,原也是为了孩子——我娘这一次为什么去小姑家,为的就是好好说她一通。这次说通了,说不定事情就好办了!”
丁嫂撇撇嘴:“但愿吧,只不过我看悬的很,你那个小姑脾气硬的很,谁知道她是怎么想的。若不是看她也是做娘的,到底是为了儿女这般。我们也不会这么好说话了。”
听丁嫂这么说,王氏又陪了好些好话,总算把人给安抚住了。两人又捡着巷子里东家定亲西家退亲的事情说了一回,丁嫂可是做媒婆的,这些事情当然灵通的很,王氏听的可乐,一边熨衣裳的赵莺莺也是大开眼界。只不过赵莺莺恐怕想不到最后事情会落到自己身上。
丁嫂重新绕了几下线,笑着道:“咱们做媒婆的虽然是下九流,但也不是什么媒都做。有些人家就是不懂——天上的仙女儿不能嫁董永难道还不够明白?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我们从来不帮着说和,最终成了也不会有一句好。”
这是在说很多人家女儿想高嫁,儿子想要高娶。在丁嫂看来,这种媒即使是做成了,那也是中间使了手段的。大家是街坊邻居,又不是你今日做个媒,明日就可以拍拍屁股走掉。最后所有事情揭发出来,那才有的犯难呢。
是,这事儿不可能对簿公堂,反正亲也成了,总不能即可休妻或者和离吧。但是人家也不是那你这个媒婆没办法,坏你口碑,暗中使坏,为了一单生意真得罪狠了一户人,根本不划算。
丁嫂状似无意一样的看了一眼赵莺莺,笑着道:“说起来你家莺姐儿也到了年纪了,你怎么打算的?这样出挑的姐儿,我做媒这许多年也是没有看过的,要我说就是嫁到大户人家也使得。只不过咱们小门小户的入了大户人家恐怕有种种委屈,心疼女儿还是找个殷实富裕的,你说呢?”
赵莺莺今年十四岁,王氏虽还没有请媒婆做媒,但确实已经在各处寻摸还不错的后生了。所以每当说起赵莺莺的婚事,王氏都是有千言万语的。听到丁嫂说的话和自己不谋而合,立刻激动地一拍大腿:“你和我想到一处去了!”
王氏低声道:“这事儿你别说出去,我的打算是今年先暗暗寻访一些不错的适龄后生,心里有个底。等到明年莺姐儿十五岁的时候,在让媒婆来做媒。到时候来提亲的总有几个是之前看的不错的,事情倒也容易。然后十六岁的时候就能定亲,十七八岁的时候成亲,你说是不是正正好。”
丁嫂却摇了摇头:“你家莺姐儿正是老话里说的一家有女百家求,你这样谨慎做什么。要我说,你现在就放出风声去,说要给莺姐儿寻婆家,保准到时候好后生都来了。至于说你想把莺姐儿留到十七八,这有什么难的。这么好的媳妇儿,难道还不肯多等几年?”
丁嫂这话说的颇为热切,倒是惊醒了王氏,她意味深长地看了丁嫂一眼,摇摇头便不肯说话了——她知道了,丁嫂这一回来的时候或许是为了找方婆子,可是坐到现在,她的目标已经有了变化。
她看到赵莺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帮赵莺莺做媒,像她这种媒婆每做成一桩媒得的谢媒钱是有多有少的。清贫人家的媒,做上好多桩,恐怕也难以比上给大户人家做一次。同样的时间赚到的钱却是差别极大,所以所有的媒婆都抢着要做哪些一看就知道油水丰厚的生意。
赵莺莺现在在她眼里就是这样利润丰厚的‘生意’。
赵家本来就算是在左近不错的人家了,上回周卖婆给蓉姐儿做媒婆,赵家和龙家两头的好处可是拿的手软了。而现在的赵家是一年更比一年强,所以可以想象等到赵莺莺成亲的那一年,赵家出手应该比之前更大方才是。
更重要的是,丁嫂一眼看出来了赵莺莺的出挑,这种出挑代表着她如果想,那就可以嫁入真正的有钱人家。这种有钱当然不会是八大盐商那种,只能说是王婆子家差不多的样子。
但是这就很不错了,遇到这种人家成亲,做成这一单,丁嫂可以半年不开张都舒舒服服过日子。
而现在她试探出来了,王氏并没有把赵莺莺嫁入那等人家的打算。不过她也不很失望,方正赵莺莺的条件摆在这里,总不肯能说个歪瓜裂枣,即是说,再差也有个底线的。所以,赵莺莺的媒由她来做,怎么想也是极好的生意了。
王氏本来没有注意到丁嫂的打算,不过话说到这里,她哪里还能不明白。有过一次嫁女经验的王氏可没那么容易上套,她并不打算因为丁嫂的话改变原有的计划。这些都是她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可以相信。可是这些媒婆么,她们的话,可以信一半的就已经算是很靠谱了。
除了像是周卖婆这样和自己如同亲戚一样的媒婆,其他的媒婆不管她们想要劝王氏什么,反正王氏先把对方当作不安好心再说。虽说这样有失偏颇,但是王氏发现这就是应对媒婆最好的办法了!
王氏半晌不言语,只有丁嫂一个人自说自话,很快她就安静了下来。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怎么能一直往下说,那未免也太尴尬了。到了这个时候王氏才微微一笑道:“这件事就先算了吧,咱们莺姐儿年纪还小,我是打算让她十七八的时候嫁人,这样的话果然还是等到明年再定亲。正如丁嫂说的,我们莺姐儿抢手着呢,也不怕寻不到好的!”
第123章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响亮的炮仗声音响起, 锣鼓喧天,又有舞龙舞狮的,显见得是热闹极了!赵莺莺走在甘泉街上, 就见往常家里常常打酒的酒铺附近被人堵的水泄不通。
这么多人, 她一个女孩子也不好挤过去, 便在附近的茶摊坐了,打算等人散去了再过去。问茶摊老板要了一壶今年新出的绿茶, 赵莺莺就坐在了那里。顺便向茶摊老板打听道:“老板, 这前头不是酒坊吗?怎么, 是铺子盘出去不做生意了?”
甘泉街赵莺莺不知道逛过多少次了, 就算不认得的也混了个眼熟。那老板是到赵莺莺家染过布的, 一下认出她,笑着道:“莺姐儿好些日子没出门了吧?这酒坊的老板上个月就把铺子盘了出去,接手的人不是别个,正是他的小徒弟,崔家老七呢!”
酒坊原本的老板并不是扬州城里的人,所以酿酒手艺虽然好, 却一直没有关系跑到大生意,也就是靠街面上的口碑, 做一点儿左近人家的生意。甘泉街上的铺面租金并不算贵,但也不十分便宜。那样的生意,不亏而已, 十多年下来实在是没赚到钱。
差不多去年的时候老板就做好了打算,今年就不在扬州做酒坊了, 收拾收拾,举家搬回老家。而现在人走了,这家酒坊立刻被他原本的小徒弟崔本接手,上个月关门整顿,这个月就重新开业了。
招牌上是‘崔家酒坊’四个烫金大字,显然是新换的。
“崔家老七今年才十□□吧?他开酒坊,请来的师傅是挺他这个老板还是怎得?恐怕难以服众啊!”
“你担心这个做什么,这年头有钱的是老大,人家爹给出的钱开的酒坊。那些师傅吃他的工钱呢!”
“就是,哪怕他是外行人,只要他是老板,那些师傅还不是要听他指挥由他说了算?何况人家也是正经做了好几年学徒的,没听说么,从前年开始,他就挑大梁了!”
酿酒往往是几个人合作的,在作坊里这样比较快。其中分工明确,有挑大梁的师傅,也有打杂的小徒弟。一般来说,非得要到二十几岁才能挑大梁呢!
“梁师傅还真是把自己全副手艺倾囊相授了啊!”
师傅教徒弟最喜欢藏一手,教东西的时候也很不干脆,因为怕的就是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不过酒坊原来的老板梁师傅应该没什么保留,因为他就要离开扬州了,哪里还会怕崔本这个小徒弟抢他的饭碗。
“这有什么的,为了这个,崔家恐怕也出够了银子吧?有好处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这个崔家和这个崔本就是赵莺莺认识的那个崔家和崔本,赵莺莺可没想到,之前那个年纪不到二十的年轻后生能够这么快拥有这样一份产业,虽然这是靠他父亲的支持。
赵莺莺对几次见崔本的印象都很深,以她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个性刚强,而且有能力十分能干的人。这时候他自己主持一家酒坊,她也不觉得惊讶。至于那些小看他怀疑他的人,恐怕以后才会知道自己何等目光短浅。
“今日崔家酒坊开业,为惠及街坊,凡是打酒的,满一百斤送五十斤,满两百斤的送一百斤!!”
听到这样的优惠所有人都哗然了,这不是活生生的便宜了三分之一!有这样的优惠还等什么,只要家里不急等着钱开销的,都打算来打酒了。反正一百斤酒,喝酒厉害的还不够一年。就算是喝酒一般的喝不完,那也可以用来作礼,或者来年接着喝,反正酒这东西根本放不坏!
赵莺莺倒是暗赞这位崔家老七脑子聪明!同样都是优惠,打折可远远比不上他现在的主意。他现在的主意下,一家至少要买一百斤酒呢!销量上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然而一切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优惠改动而已。
赵莺莺看崔本向周围拱手,周围的人则是都涌进酒坊要打酒。有小伙计出来整理队伍,总不能让客人打起来,最后好事变坏事吧!而且排队也比之前乱糟糟的时候有效率的多。
赵莺莺正在考虑要不要给家里买上一百斤酒,但是一看长长的队伍,心中一笑,她可没有那么多的事情排队买酒。于是摇摇头,等小伙计整理出排队的队伍了,酒坊前头没那么堵了,这才从这里走过。
到了药铺赵莺莺才住了脚——家里赵芹芹和赵茂两个小孩子正吵着要吃自家做的卤味,这才是赵莺莺出门的原因之一。做卤味要用到的香料药材没有了,她正好出门,就给顺手带回去。
跨进药局的时候赵莺莺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正是刚刚才看到过的崔本。他提着灰色皮纸扎好的药材,转身时候正遇上赵莺莺,愣了愣。赵莺莺反应比他快,微微蹲身福了个礼,起身才道:“今日崔老板大喜了,恭喜崔老板,祝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崔本赶紧拱了拱手:“谢莺姐儿吉言了!”
本来就该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的,赵莺莺打完招呼后就要去柜台上要几样做卤味的药材。崔本却道:“莺姐儿——”
赵莺莺转身看向崔本,目光询问。崔本却是摆摆手,脸上出现了少见的局促:“没什么,就是日后也请你家多多光顾酒坊了。”
赵莺莺忽然觉得崔本果然还是一个年轻人,说这种拉生意的话还是会不好意思。笑着道:“自然的,你开的酒坊我家怎么着也得去。”
赵莺莺家知道崔本酿酒的手艺已经很不坏了,赵家又和崔家关系这样紧密。崔本开门做生意,赵家当然要照顾。
崔本拱拱手,看样子是谢谢的意思,然后转身就走了——天晓得崔本原本根本不是要说这话!
赵莺莺今年已经十四岁了,这个年纪的小姑娘就像是刚刚开放的花骨朵,是最招人的时候。哪怕是生的一般的姑娘,在这个年纪也有一种讨喜,更何况是赵莺莺这样有着十分颜色的女孩子。
她今天穿了一身水红色斜襟垂胡袖袄儿,下着一件青碧色绣满池娇图样马面裙,一个荷包吹下来,穗子正落在裙裾上,左右摆动。年轻的后生见到赵莺莺这样,哪一个不眼直?
就崔本所见的,还有几个无事人盯着一直看,不晓得看了多久了。
他有心想向赵莺莺点破这件事,然而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一个是他是什么身份,和莺姐儿又没有多亲密的关系,凭什么说这样私密的事情?另一个则更加隐秘了,他自己清楚,自己还不是眼睛看直了的那一个?
赵莺莺浑不知道崔本的心思——不过有人盯着她看她是知道的,不过这又不是第一次了,到现在她早就适应了。于是买好了卤味要用的几样药材,赵莺莺就打道回府。今日因为崔家酒坊开业的事情已经在外耽搁很久了,可不能再磨蹭。
到家的时候家门口正停着一辆马车,赵莺莺一眼认出来那是姑父杨老四家的马车。不用多想,肯定是她小姑赵嘉来了。整个夏天赵嘉都在为了月娥的婚事在奔波,但是她心里的心高气傲依旧没放下,以至于整个夏天过去了,她人都晒黑了,曾月娥的婚事还是一无所得。
赵嘉来赵家并不稀奇,为了月娥的婚事她最近跑赵家可勤快了,每次就和方婆子、王氏在东屋里秘密商量。只不过要赵莺莺来说,最基本的策略就错了,后面就是商量出一朵花来,那也只是那样而已。
赵莺莺进门的时候正好方婆子和王氏送她出来,赵莺莺行礼之后看了一眼,发现曾月娥曾雪梅这次也来了。
赵嘉看到赵莺莺比任何一次都要热情,笑着道:“莺姐儿出门了?啧,这才几日不见啊,又比上次出落的好了!也不知道将来哪一个后生有天大的福气讨了我们莺姐儿去——月娥,莺姐儿虽是你妹妹,很多地方却比你强得多了,在舅舅家小住的日子记得多向莺姐儿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