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节

    “真是有趣儿。”
    鲁盼儿笑着接过玉玦把玩,“这是什么时代的。”
    “看雕刻的手法应该比鸿门宴早,是商周时代的——那个时代的玉玦制作精细,多半有美丽的花纹。”
    “哇,这些你都能知道!”
    小郭就叹了一声,“杨瑾,要不是你上了大学,真想劝你跟我一起倒腾文物,挣钱可真容易,今天你看到的,我一下子卖了五百多块钱,而到乡下收货才花了不到一百,再除外火车票、吃饭什么的,纯挣三百多!”
    鲁盼儿也很奇怪,“小郭,你不用上班吗?”
    “我请病假呢。”
    小郭倒是不瞒他们,“上班一个月才挣三十块钱,开个病假条出来半个月,把一年的工资都挣出来了。”
    挣钱是挺重要,但是小郭欺骗单位似乎也不对,不过这都不是鲁盼儿应该管的,她笑着张罗,“赶紧吃饭吧,一会儿菜凉了。”
    小郭就住在了家里,正好丰收丰美已经开学了,鲁盼儿便安排他住在西屋,“需要什么都别客气,当成自己家一样。”
    “北京住宿特别紧张,价钱还贵,有你们在这儿我可省了不少!”
    小郭十分满意,也不急着回家,每天都跑文物局代收点儿。
    原来他的东西虽然卖出去了,可是还想去哪边学一学,免得认错东西赔钱。
    杨瑾只要有空儿就跟着他往文物局跑,时不时地带回几件东西,还经常熬夜到很晚研究这些文物。
    恰好小郭这天去商店给家里买东西,鲁盼儿就劝回到家就看一个青铜簋的杨瑾,“你知道的东西已经比小郭多上不止一倍,又不去像他一样倒卖挣钱,何必天天去文物局呢。
    明天就让小郭一个人去吧,你在家里歇一天。”
    “你不知道那边有多少值得看的东西,”杨瑾反而劝她,“不如你也跟我们一起去——明天先把梓恒送到幼儿园,再请蔡颖帮忙照看梓嫣一天,你就能见识到各种文物,尤其是瓷器,民间收藏最多,各朝各代的都有,每天一大早送东西的人要排几百米……”
    虽然也觉得那些东西挺好的,但是鲁盼儿却没有多沉迷,“算了,大冷天的,我还是在家里等着你挑最好的买回来看吧。”
    说到买东西,杨瑾有些心虚,“是不是花钱太多了?”
    几天工夫花了六七百元,买回了一堆无用的瓷器、青铜器、玉石……
    鲁盼儿并不是反对,但她还是觉得过了,“都挺好看的,可是家里没有地方摆了呀。”
    现成杨瑾的书桌早放满了,她只好放在外面的大紫檀桌上,冬天那桌子暂时闲着。
    “我也知道,”杨瑾就说:
    “可是我见了好东西就是想留下——要么我下次去的时候就不带钱了。”
    “可是遇到了特别喜欢的东西不就错过了?”
    “正是因为这么想的,所以每天都带不少钱过去,然后就都买了东西,”杨瑾也觉出自己最近痴了一般,冷静下来考虑一番,“当年父亲离世前把钱交给我时曾经说过财不外露,我就一直很小心,只把实情告诉了你一个人。
    现在形势变了,不怕再有什么危险,恰好有这么个机会,又遇到如此多的好东西,一时就收不住手了。”
    “你不是乱花钱的人,”鲁盼儿知道,当年他带着近一万元钱的巨款在红旗九队住了近十年,没有社员们发现,就是自己也不相信他有钱,现在他之所以买了这些东西,并不是浪费,而是他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是优雅的,养成了这样的性情,就像自己很喜欢做衣服一样,“喜欢就买吧,家里又不是没有钱,生活也不艰难。”
    而且,她又想通了,“这些东西虽然用不上,但留着也不会成为废品,最差的情况我们还可以都送到文物局收购点儿换钱回来。”
    不过鲁盼儿心里也明白,所谓送文物局换钱,那是不可能的事儿。
    “恐怕只有你这么理解我了,”杨瑾坐在椅子上,正好抱着妻子的胳膊,他就晃啊晃的,就像小孩子一样,“每次我买东西时,小郭都是一副回家我要被你打死的表情。”
    鲁盼儿摸摸他的头,黑黑的发很硬,扎在手里有些痒,她的心更软了,“放心吧,我不会打你的。”
    又噗地笑了,“小郭是很好玩儿,每天回来提到哪件东西多少钱小心翼翼的,只怕我立即跳起来骂人,然后见我没说什么再悄悄松一口气。”
    杨瑾也笑,又说:
    “其实我劝小郭留上几件好的,摆在家里很漂亮,无事时还可以玩赏,哪怕将来再卖也不亏。
    可是他就是不听,不管多珍贵的东西,只要能换成钱就立即换了。”
    “他喜欢的是钱,你喜欢的是这些物件儿。”
    鲁盼儿说着拉开他的手,“今天早上送梓恒回来见商店里有牛肉就买了几斤,放在灶上用小火炖到现在,我先给你盛一碗。”
    杨瑾却不松手,还把头往她怀里蹭,“你对我最好了——担心我熬夜伤身体才熬的汤,我以后不熬夜了。”
    “知道就好。”
    鲁盼儿推他,“我去盛汤,”“弟妹,炖什么汤了?”
    小郭说着掀开棉门帘进来了,“我闻着很香呢。”
    “牛肉汤。”
    鲁盼儿赶紧推开杨瑾向前走了几步,招呼小郭,“我就去给你们盛汤。”
    牛肉汤熬了大半天,十分香浓,小郭开心地喝着,“真是感谢弟妹,费了这么多工夫给我们熬汤,这几天我都吃胖了。”
    小郭住了一周,病假时间到了才不得不回襄平县。
    不过,没多久,他又来了,带了许多东西,“北京文物局收购点给的价钱最高,一个康熙官窑的小碗能卖五元钱,大一点的能卖八元十元的,比省城高上几块钱呢。
    而且这边的老师傅眼光又好,是不是文物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时杨瑾已经开学了,只能利用周末陪着小郭去文物局收购点儿。
    不过小郭也不再去文物局收购点儿消磨太多时间了,他真正的目的是卖东西,学知识不过为了赚钱。
    就这样,小郭成了家里的常客,他通常在周末清早到北京,与杨瑾去文物局收购点儿,住上一两夜回襄平,甚至当晚就回去了。
    鲁盼儿每每请他帮忙给丰收和丰美捎些东西,倒也方便。
    当然,家里的文物越来越多了,到处摆得满满的,就连屋外窗台上也多了些杂七杂八的,都是小郭被打了眼的物件——也就是古玩生意中上当的假货,文物局不收,他不要了便随手放在那儿。
    有一天蔡颖看到便高兴地抱走了,她最擅长废物利用:
    民国的碗盘洗净了她和小豆吃饭用;残了一处的梅瓶并正好插鸡毛掸子;品相一般的明代民窑笔洗用来喂鸡,大杂院里有人养鸡,她也养了两只,诸如此类。
    鲁盼儿也免不了“文物”再利用,那只云龙纹大罐子腌咸鸭蛋,青铜鼎放杂物,钧窑大盘养蒜苗,宋代胭脂盒放香皂……
    就是这样,也用不许多,有一天她下了决心把家里重新收拾一番,除了杨瑾每天都要研究的那只青铜簋之外都用旧布包了放到木箱里,再塞入床底下,“家里总算清爽了,丰收和丰美的床也空了出来。”
    杨瑾为每一只箱子编了序号,又做了一份清单,用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但是不能随时看到那些精美的文物他还是遗憾的,“我们要是能买一个大一点儿的房子就好了,可着一面墙打博古架,把所有的文物都摆出来。”
    “我也觉得家里的房子有点儿小,现在丰收丰美和跃进假期过来时就很挤了,将来他们要是都来北京上大学,再加上梓恒和梓嫣也在不断长大,我们家便住不下了。”
    鲁盼儿想了想,“按那天我们讨论的,房子以后一定会更不好买,也会更贵,还不如现在就买呢。”
    杨瑾其实不过随口一说,就是那天的讨论,也早没放在心上,但是认真思考一番,“我还是以为自己的观点不错,我们就买一个更大的房子吧。”
    第171章 没有办法
    杨瑾和鲁盼儿现在住的房子买来时很顺利, 而蔡颖也很快买到了她满意的房子, 但是没想到他们再找房子却一直没遇到合适的。
    不必说他们想要的大房子, 就是与家里现在住的房子相当的都很少,偶尔遇到几处杂院里的,他们根本不想要。
    “果真找不到了, ”钱进就说:
    “过去的老私房本来就少,好的更少, 想卖的人更更少, 现在新盖的好房子都是单位分配给员工的, 根本不允许买卖。”
    杨瑾和鲁盼儿也承认他说的对,“那就没有办法了?”
    “若说办法也不是没有,”钱进想了想, “我们国家批准了商品房, 允许自由买卖,今年上海第一个试行——你们可以等一等,过几年北京也会有的。”
    “过几年?”
    鲁盼儿就说:
    “现在家里就住着很挤了。”
    “但是过几年杨瑾工作了, 单位一定会分房子的。”
    钱进又举了例子, “你们看我家,今年就能分到一处房子——新盖的单元房, 五十多平米,两间屋子, 有独立厨房, 有集中供暖, 还有煤气……”
    住在变压器厂附近, 鲁盼儿自然也早听过厂里新盖的房子有多好,但是,“你们家在变压器厂有四个职工,你父亲五十几岁了,你大哥是车间主任,又是三代同堂,才能分到房子,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
    “你这种论调太悲观了,”钱进摆手反对,“以我学的知识来看,现在的经济形势很好,各单位都在盖房子,我们这一代一定比老一辈更早地分到新房子。”
    “你这个学经济的总是讲宏观,我想的就是自己家什么时候能住上大房子。”
    鲁盼儿嘀咕着,“肯定要好久好久。”
    杨瑾也说:
    “纪老师建议我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究生,所以我工作分房子的时间还要延后。”
    也跟着帮忙找房子的赵新月突然想起一件事,“杨瑾,你父亲的问题还没落实政策吗?
    我有一个亲戚情况与你家相似,现在单位发还他家许多被没收的东西,还有几间房子——要是这样,你的问题不就解决了?”
    “前些时候我收到父亲平反的通知,可再没别的了。”
    “要是你们家的房子发还了,每人一间屋子还多呢!”
    钱进也笑,“再不用买什么房子了。”
    “听说并不是全部发还,我家亲戚原来有一个四合院,没收后只给他们留下两间屋,这次落实政策又还了几间,似乎还补了些钱。”
    赵新月并不是特别清楚,便催道:
    “杨瑾,你可以到学校问一问。
    报纸上一直说落实政策,各单位都应该执行的。”
    “我们家当时情况还不一样。”
    杨瑾就说:
    “那时我父亲病得很重,交给我一些钱,嘱咐我离开北京。
    然后师兄帮着我办理了后事,又将我安置到红旗九队,而家里我就再没回去,一间房子都没留下。”
    “你们应该去找找。”
    赵新月建议。
    杨瑾和鲁盼儿相视一眼,“既然这样,我们就去找找。”
    学校就要放假了,因此他们决定第二天就过去,正好杨瑾下午没有课。
    鲁盼儿把梓嫣托给蔡颖,坐公交车去了燕京大学,与杨瑾在校门汇合,找到校办,便听工作人员说:
新书推荐: 阴阳提灯人 苟在明末当宗室 在东京找老婆的偶像 为没好的世界献上抽象 汉人可汗 崇祯太子 无限:从火影开始的主神空间 我在请回答1988的时候 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