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重生 > 苏厨 > 苏厨 第1174节

苏厨 第1174节

    手里有粮心头不慌,连续三年亩收四石,相当于过去六年大丰,河北诸路的粮食多得用不完,不但没有找朝廷要一文钱,还分别往京东、西、淮南诸路发运了一批紧急救灾物资。
    虽然没有造成大灾难,但是并不意味着事情就不多,苏油也在四处巡视,重点抓灾后恢复、防病防疫、死难者的抚恤收养。
    高滔滔虽然病势沉重,依旧将赵煦赶去视朝,接见群臣,告诉他现在想要看顾的,是受灾的百姓。
    其实不用过于的担心,吕大防、范纯仁、苏辙,在北宋宰执里边,算是对老百姓最关爱仁慈的一批,加上手底下苏元贞、蔡京两位行政的悍将,还有过目不忘的晁补之,提点刑狱法令的毕仲衍、毕仲游兄弟,救灾班子搭起来后,施行政令非常高效。
    灾情进入恢复阶段之后,吕大防、范纯仁、苏辙、郑雍、韩忠彦、刘奉世、曾布入崇庆殿后阁,汇报抗灾救灾情况,问太皇太后安。
    高滔滔形容枯槁,在赵煦和赵頵的陪伴下接见群臣。
    范纯仁见到高滔滔的模样,就不禁老泪纵横,知道她已经时日无多了。
    吕大防垂泪奏道:“太皇太后放心,此次水患,赖官吏得力,军民一心,所幸未成大患。”
    “诸州溺没百姓一百七十五人,已经妥为收葬,诸州容纳辖内流离百姓十五万,现大部已然发放赈济,遣其回乡。”
    “朝廷已用司徒之策,减免灾区秋税,调运马铃薯抢种一季,当不影响农夫生计。”
    “此外各路物资充裕,尤其是从常平仓剥离出来的广惠仓,发挥了巨大作用,各地州府,均做到了当地可济,故而未生流民。”
    “还有交通运输,让物资流转大得便利,效用即时。”
    “如此大范围的洪灾,我大宋没有出现一个跨州的流民,灾后没有一处发生大疫,这是华夏千百年来,从来没有过的大成就,天下无不称颂太皇太后、陛下圣恩。”
    高滔滔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轻松的神色:“宰执们辛苦了。”
    吕大防躬身道:“这些都是前辈们思虑深远的规制举措,我辈但依成制而行,所幸没出大谬而已,岂敢居功。”
    高滔滔又道:“灾后如何安置举业,诸公亦需留意。”
    吕大防说道:“太皇太后放心,如今诸路工矿乏人,除了返乡生产的,其余皆命州县以工代赈,恢复水利工程、工厂矿冶。”
    “朝廷昨日已然下令,招工日需给两百文以上,且逐日发放,如有发现克扣稽延,命检察司纠核以闻。无论是商贾招工还是朝廷役夫,只要发现,首先对地方主官问责,再论其余。”
    高滔滔终于放心了:“非常之时,对官吏们严厉一分,治下百姓所得松快,就不止两分。相公们做得不错。”
    “不过事后也要令各路上报救灾妥善、恢复得力的官员,朝廷需加以奖拔,如此方为公正。”
    吕大防躬身道:“谨聆圣慈谕诲。”
    高滔滔又召范纯仁近前:“公父仲淹,在章献垂帘时,唯劝章献尽母道,及仁宗亲政,惟劝仁宗尽子道,可谓忠臣,公必能继绍前人。”
    纯仁泣谢曰:“敢不尽忠!”
    交代完这些,高滔滔才说道:“今病势有加,与公等必不相见,且善辅佐官家。”
    又曰:“老身殁后,如左右有调戏官家者,宜多劝谏,令勿听之。”
    乃呼左右赐社饭,曰:“明年社饭,当思老身也。”
    群臣皆垂涕领受。
    戊辰,赦天下。
    这个中秋节,汴京城的老百姓过得凄惶。
    突如其来的大赦天下,就是太皇太后病势沉重了。
    京中诸处观寺香火不绝,都是为太皇太后祈福的百姓。
    稍有流言,宣德门外就自动聚集起焦急的市民,盼望能看到黄门出来宣喻太皇太后已然痊愈。
    然而每次都是官员前来劝晓他们散去,就连官员们自己,都在哭。
    从高滔滔最后一次接见臣子之后,赵煦也重新守到太皇太后身边,不再视朝。
    从临朝称制以来,甚至更久远,从高滔滔还是皇后的时候,提举慈善基金以来,国母的高大形象,一直就拿捏得死死的。
    对宗室、外戚、甚至部分朝臣来说,高滔滔称得上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是刻薄。
    然而对老百姓,太皇太后就是春日里的阳光。
    在后世人眼里,高滔滔就是一个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大头目而已,实在当不得如此敬仰。
    然而在元佑八年的这个八月,天下无数百姓,是真的希望自己仁慈的太皇太后,能够身体恢复,万寿无疆。
    ……
    九月,戊寅,张士良在坤宁宫外头,来回踱步,神态焦急。
    为了安慰自己,张士良将手腕上的念珠退了下来,握在手里数着,不停念叨着诸天神佛保佑。
    坤宁宫也是改造出来的带花园的小别墅,理论上是皇后居所,但是其实孟小妹崽很少过来,基本帝后都是住在一起。
    楼上的电灯光亮通明,半年前,赵煦下旨改造坤宁宫,整个皇城之中,甚至整个世界,坤宁宫是第一个正式用上家用电器的地方,由宫外一个小火电厂负责提供电报班、宫内水循环,以及这里的电力。
    改造完成之后,孟小妹崽就被赵煦安排过来安养。
    楼上传来一声声孟皇后压抑的惨呼,听得张士良手一阵阵哆嗦,赶紧念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诸天神佛菩萨保佑……”
    终于,一声婴儿的啼哭,从殿内传了出来,不多久,石薇一身白色帆布的袍子,头上戴着白布软帽,怀里一个包裹着小丝绵被的孩子:“母子安好,走,去崇庆宫。”
    “诶诶……”张士良大喜,赶紧伸手:“是皇子?”
    “嗯。”石薇只简单地应了一声,脚下却不停,快步走了出去。
    张士良回头望了下坤宁宫,一跺脚赶紧跟了上去。
    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尧舜
    哪怕是自己的皇后临产,赵煦都没有在场,而是守在高滔滔的身边。
    高滔滔也到了弥留之际,但是似乎有什么东西支撑着她坚持到了现在。
    偏殿的小门打开,石薇抱着初生的小孩子进来:“陛下,是小皇子,皇后那边安好,陛下请放心。”
    赵煦连忙将孩子接过,对斜靠在床上的高滔滔垂泪道:“皇祖母,看,你老人家的末末。”
    高滔滔似乎想抬手,但是已经没有一点力气:“官家……有子息了,天……佑……我皇宋……”
    说完又呢喃道:“国夫人……薇儿……”
    石薇跪坐到床前,伸手拉住高滔滔的手:“太皇太后,我在。”
    “佑护好……官家、皇子……莫使……病痛……”
    “是。”石薇眼泪夺眶而出:“太皇太后你放心。”
    赵煦哭道:“皇祖母,你给末末赐个名儿吧。”
    “奈何……没……这成制……”高滔滔嘴角牵出个微笑,给赵煦做了最后一次榜样:“见祖宗……安心……官家……爱民……当如爱此子……”
    元祐八年,九月,戊寅,太皇太后高氏,崩于崇庆宫之寿康殿。
    汴京城州桥码头大钟楼上,垂下了结花的大白练,各个寺观,皆奏响了哀钟。
    整个大宋都陷入了一片痛哭哀悼当中。
    己卯,诏以太皇太后园陵为山陵,命吕大防为山陵使。
    庚辰,遣使告哀于辽。
    命翰林学士,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读顾临,集官太庙,议请大行太皇太后谥。
    顾临上奏:
    “民之所欲者行,民之所否者已。无所为而不与民同者,故天下之民,不能离而议也。
    二帝三王之所以治天下,不过乎是。
    履天下之利势,运天下之利用。不出闺闼,九年之间,无内外之,泰定纯终,由古以来未之有也。
    圣心曲妙,不可形容。窃用民言,仿佛其迹。尊贤在位,使能在官。贵老兴教,哀穷恤隐。
    省徭惜力,薄赋厚生。常武戢兵,平法轻刑。蠲藏惠民,去吝濯俗。愚夫愚妇,咸孚大公。夫是之谓宣。
    饬严其在己,恕裕其在人。内无诸华,外无四夷。哀矜一视,允怀如伤。夫是之谓仁。
    研几超睿,迪顺佑神。兢业言动,奠而后发。惟恐一物不当,有忧乎上帝之心。始卒一诚,二配俱极。夫是之谓圣。
    政贵有常,人惟求旧。允厘百度,以定众志。倍其笃实,披靡浮华。纯素之风,孚近浃远。
    克相上帝,宠绥四方。诒谋燕翼,系常维纲。
    丕承烈圣之鸿绪,以固无疆之大业。夫是之谓烈。
    臣谨按谥法:
    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私曰宣。
    克己复礼曰仁,功施于民曰仁。
    穷理尽性曰圣,裁成万物曰圣。
    秉德遵业曰烈,安民有功曰烈。
    合是众美,宜敬承乎祖宗之命,光大其徽称,以信无穷之传。
    谨上尊谥曰宣仁圣烈皇后。”
    后世评价高滔滔“自垂帘以来,召用名臣,罢纠苛政,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安。
    杜绝内降侥幸,裁抑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世细,终身不取其一。
    人以为女中尧、舜。”
    冬,十月,戊申,群臣七上表,请听政。
    中书舍人吕陶言:“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于今九年,一旦弃四海之养,凡在臣庶,痛心泣血。
    然臣于此时以无可疑为疑,以不必言而言。
    盖自太皇太后垂帘以来,屏黜凶邪,裁抑侥幸,横恩滥赏,一切革去,小人之心,不无怨憾。
    万一或有奸邪不正之言,上惑圣听,谓太皇太后斥逐旧臣,更改政事,今日陛下既亲万几,则某人宜复用,某事宜复行。
    此乃治乱之端,安危之机,君子小人消长之兆,在陛下察与不察也。”
    范纯仁奏曰:“太皇太后保佑圣躬,功烈诚心,幽明共鉴。
    臣又闻明肃皇太后称制之日,多以私恩遍及亲党,听断庶务,或致过差。
新书推荐: 零界使徒 赤刃 曜霸天下 别让玉鼎再收徒了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 莽荒纪之问道长生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清末洋流 美女宠物军团 伪千金之逃婚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