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文唐 > 第705章 出征

第705章 出征

    大唐要在东北方向动兵,大多数势力都很担心。
    尽管知道目标是高句丽,可谁知道会不会被搂草打兔子一起给灭了,契丹、靺鞨、百济等等势力都一日三惊。
    但唯独一个国家和他们不同,大唐要动高句丽的消息传回后可谓是举国欢腾,这个国家就是新罗。
    新罗王是个懂事的人,深知大唐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即便和高句丽是世仇,也必须要有合适的理由才能出兵。
    他生怕大唐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或者内部有人作祟阻挠出兵。
    就派遣了使节团,称百济在高句丽的支持下攻占了他们数座城池侵占他们土地,希望大唐主持公道。
    大唐确实在商量用什么借口合适。
    主要是高建武这个人很清楚干不过大唐,一直表现的很恭谨,暗中积蓄力量。还真不好随便拿他动刀,要不然别的藩属国会怎么想?
    岳山觉得无所谓,大家都不傻,你找的借口再好别人也清楚是怎么回事儿,随便找个理由出兵就行了。
    可其他人不这么想,他们还是想来个名正言顺。
    岳山也懒得和他们争执,随便他们怎么着去吧,反正箭已经在弦上,谁也阻止不住大唐这辆战车。
    起争执的是别人,都觉得对方的理由不合适,用自己的更好。
    恰在这个时候,新罗的使节团进京,呈上了新罗王的国书。
    得,谁也别争了,最好的理由上门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百济占领新罗的城池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可那又怎么样,大唐需要的就是这个理由。
    于是朝廷正式下达诏令,斥责高句丽和百济不仁不义欺辱他国不尊大唐……反正罗列了几十条罪状,并宣布大唐将出兵为新罗讨回公道。
    这个消息传出,大唐国内就是一片沸腾。前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亡国才过去几十年,曾经凄惨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高句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噩梦,但他们的忌惮还要超过突厥。
    尽管大唐活捉颉利灭亡东突厥,百姓的自信心已经提高了许多,可面对高句丽的时候依然信心不足。
    难道大唐要重蹈前隋覆辙吗?
    有这种想法一点都,大唐确实很强,可当年的隋朝表现的也强势啊,吊打一切,把突厥调教的和儿子一样。
    杨广雄才大略,年轻的时候南征北战为隋朝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当上皇帝之后雄心勃勃非常有作为,百姓们着实过了许多年的好日子。
    一切都在三征高句丽之后改变了。
    现在的大唐和当年的隋朝太相似了……当然,这话没人敢当众说,但这层意思大家都懂。年轻一辈还好,老一辈可谓是惶恐不安。
    对这种情况朝中上下早有预料,高句丽带来的耻辱只有用血才能洗刷。也只有彻底灭亡高句丽,大唐人的心气才能再次回到巅峰。
    但面对这种情况朝廷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否则被有心人利用就不好了。
    这时候渭水学报和黄鹤学报的口舌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两家报社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特刊,半个版面介绍高句丽的历史。并强调这个国家狼子野心必须要灭掉,否则会反噬中原。
    另半个版面介绍大唐的国力和战斗力等等,增强大家的信心。
    这些介绍和分析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起码士林没有那么慌乱了。而掌握话语权的读书人平静下来,也就意味着国内的舆情平息下来。
    再说国外,见到诏书那一刻高句丽彻底死心,被逼到绝路的高建武也没有坐着等死,开始动员全国力量迎接战争。
    同时还以唇亡齿寒来鼓动百济、契丹、靺鞨、薛延陀等势力和他们一起反抗唐军。
    契丹、靺鞨等势力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他们的提议,但也没有出兵帮助大唐的意思,心中在想什么大家都明白。
    曾经和高句丽不清不楚的百济才是最狠的,当场斩杀了他们的使节,发表檄文说和高句丽誓不两立云云,把高建武给气的差点吐血。
    唯有薛延陀态度暧昧,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出兵,但私下出售了大批战马给高句丽人。
    不管外界什么反应,大唐朝廷的脚步是一刻不停。
    二月十五感恩节当天,李世民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唐军六万,归附的各部族联军四万,向辽东进军。
    命程知节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江、淮、岭、硖兵六万,从莱州渡海向平壤进军。
    又以刘仁轨为平壤道行军副总管,率棣州、申城、泉州三地海军清扫高句丽战船,并向长口、开城市两地进军,和程知节一起夹击平壤。
    具体的作战方案已由枢密院下发,各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命令下达当日,李绩和程咬金两人率领亲卫乘坐战船北上。
    就在他们出发之际,却遇到了千余名壮士请愿一同北上征讨高句丽,只要让他们跟着去,可以不要任何功劳。
    众人都很惊讶,一打听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都是先辈有人死在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之时,大多数亲人连尸骨都没找回来,他们要去报仇。
    众人都非常感动,可此事事关重大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了的,于是火速奏请李世民。
    李世民也非常惊讶,然后激动的大叫民心如此此战必胜什么的。然后下令特招这些义士参军入伍,随军征讨高句丽。
    消息一传出军民无不振奋,皆道大唐有义士,对这一战更有信心。
    等李绩一行到达洛阳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集结了上万义士,皆是和高句丽有血海深仇之人,欲随军北上效死。
    李绩以枢密院副枢密使的身份下达命令,着洛阳都督府给这些义士登基造册分发武器装备抓紧训练,等李世民到达的时候在跟着他一起出征。
    等三月初李世民御驾出征的时候,自愿参战的义士已经达到了两万多名。李世民深受感动,把这些人特招入伍组建了义士军。
    后来这支军队在大唐征讨世界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且说李绩和程咬金离开之后,朝廷就开始为李世民出征做准备。
    先是诏令太子李承乾监国,这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事情没人觉得奇怪。
    真正让人没想到的是,李世民又把赋闲在家的高士廉给提了出来,任命他为太子太傅辅佐太子监国。
    但当这个命令下达之后,所有人都不得不说一声,高。
    皇帝出行,让正值青年的皇太子监国本就是一件敏感的事情,很容易出问题。尤其是李世民还是靠兵变当的皇帝,想的只会更多。
    辅政大臣太强势容易把太子压的没有声音,失去了锻炼李承乾的本意。
    辅政大臣威望不够就会被太子夺权……最怕的还是两人勾结在一起。
    满清康熙出征葛尔丹的时候让皇太子监国让明珠辅政,结果康熙遭遇了什么?军粮被断,还差点被火烧死。
    李世民是什么人,他岂会不防着这一点,所以他把高士廉重新提拔了起来。
    高士廉自身威望足够,能弹压的住朝堂也能压得住太子。
    但他又深知高家和长孙家的权势太盛不是好事,一直在韬光养晦,必然不会轻易和太子起争执。
    可以说他是既能压得住太子,又能掌握得住分寸不会和太子起矛盾的人。
    当然,最关键的是他是长孙无垢的亲舅舅。
    有长孙无垢在,高士廉绝对不会起反心。如果李承乾真的有反心,他也会帮长孙无垢一起镇压。
    所以说白了,李世民真正信任的既不是李承乾也不是高士廉,而是长孙无垢。真正监国的也是她,高士廉辅佐的也不是太子,而是她。
    至于李承乾,老老实实的监国那他就是监国太子,但凡有一丝不该有的心思,长孙无垢秒秒钟就能让他歇菜。
    而且他这一手阳谋用的堂堂正正谁都挑不出一点毛病,就算李承乾自己也没有丝毫不满。
    因为高士廉是他舅公,亲舅公辅政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
    房玄龄则被调往洛阳坐镇陪都。
    长孙无忌、马周等亲信文武大臣尽皆随行,岳山自然也不例外。
    李世民出征的日子也早就确定好的,三月初。
    岳山自然要提前安排好手上的事情,书院交给王绩不用他操心。但他还是警告王绩今年别搞事情撩拨古学派,对高句丽战争期间,国内以平稳为主。
    王绩也是分得清轻重的人,当即表示一切等战争结束之后再说。
    然后就是蒸汽机厂,岳山怕田顺谷不懂经营,就把书院事业部的于志明给调过来当了主事。
    并把自己写的关于蒸汽机厂的规划书交给他,让他按照规划书来就可以了。
    于志明是从一开始就跟着岳山的老人之一,能力非常强。他一直负责书院的产业,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把蒸汽机厂交给他让人放心。
    最后就是家里了,尽管他一再保证自己去是镀金的,不会上前线杀敌,岳老四两口子依然担心的不行,他娘更是眼泪不断。
    相比起来李丽质就好多了,她知道岳山不会有什么危险,就算打败仗也肯定是第一批撤走的人员。
    但要说一点不担心也是假话,毕竟这是灭国之战,刀枪无眼凡事就怕万一……
    所以她给了岳山一个护身符让他随身携带,还说和孩子一起等他回来。
    听到这句话岳山的脸当时都绿了,这句话太熟悉了,杀伤力堪比申公豹的‘道友请留步’啊。
    李丽质还以为他是舍不得自己和孩子,激动的都哭了。
    岳山还能说啥,只能心情复杂的把她抱在怀里安慰了好半天。
    很快出征的日子到了,数百艘巨型战船布满江面一眼望不到头。在一众留守大臣和出征将士家人的目送下,众人登上战船。
    随着一声令下,船队缓缓起航向着大运河驶去,他们将会顺着大运河一路北上直达幽州。
    岳山站在船头遥望长安城,直到城池变小消失在视线范围内才叹了口气收回目光。
    这是他第二次离开长安,不同的是上次他无牵无挂,这次城中有他方下不下的人。
    “怎么,舍不得了?要不要停船让你回去。”
    不用回头听声音岳山就知道是谁,当即笑道:“我倒是想,奈何圣人不同意。没办法,天生就是劳碌命,有些事情想躲都躲不掉。”
    尉迟宝琳被噎的别提多难受了,好半天才捂着脸道:“求求你不要在打击我们这些普通人了行不行。”
    “哈哈……别卖惨了,你堂堂国公之子都是普通人,平民百姓怎么活。”岳山道。
    “那也要看和谁比,和你一比我和普通百姓没区别。”尉迟宝琳来到甲板前和他并排道。
    “得了得了,说点正事。”岳山表情严肃了下来,道:“听说你又纳了一房小妾?”
    “没想到你堂堂开国候居然有闲心关心我的八卦。”尉迟宝琳道。
    “八卦?那你的八卦消息确实挺吸引人的,大理寺卿都在传。”岳山讥笑道。
    尉迟宝琳顿时意识到不妙,强笑道:“原来是孙正卿告诉你的吗?我还真没看出来他是这样的人。”
    “呵……是不是觉得很光荣?”岳山冷笑道。
    尉迟宝琳知道瞒不下去了,苦笑道:“我知道错了行了吗?不就是给民女吗,再说我也没有始乱终弃,不是纳她为妾了吗。”
    岳山被气笑了,道:“不就是个民女?你是不是还想说,踏入豪门是她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是她全家的福报?”
    尉迟宝琳没有说话,但看表情就是这个意思。
    岳山摇摇头道:“很多人都会忘本,忘记自己的出身,我没想到这个人会是你。十几年前你也就是个穷的吃不上饭的穷鬼,靠着你爹卖命才有了今天的生活。”
    “才当了几年的权贵,你就忘了你爹是什么出身,忘了自己幼时过的是什么日子了。”
    “没有你爹你特么指不定在哪个角落里要饭呢,一个靠爹才过上好日子的人有什么可骄傲的?还看不起百姓了?”
    尉迟宝琳被说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红,怒道:“我把你当朋友来找你叙旧,可不是听你说难听话的。”
    岳山道:“朋友?不敢,我祖上十八代都是泥腿子,可不敢和你国公之子当朋友。”
    “不要欺人太甚。”
    “冤枉啊,我小小县候怎么敢欺负你国公之子,说出去谁信。”
    “你……”尉迟宝琳怒视岳山,恨不得抽刀把他砍了。
    岳山毫不退缩,冷冷的回视着他。
    过了好一会儿,尉迟宝琳犹如泄气的皮球,整个人都塌了一样,道:“我错了行吗,以后再也不敢了。”
    岳山却不为所动,道:“你哪错了,不就是一个民女吗,能入国公府的门那是她的荣耀。”
    “真的,我错了,我不该强纳民女,我不是人,行了吗?”尉迟宝琳带着哀求的道。
    见他却有悔改之意,岳山的态度才软了下来,道:“你好色我没意见,你纳多少房小妾都是你的自由,我就算看不惯也不会干涉。但我实在没想到,你会强抢。”
    “你知道我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是多惊讶吗?我怎么都不敢相信,我的朋友会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真的知道错了,你别说了行吗?”尉迟宝琳告饶道。
    岳山就好像没听到他的话,继续说道:“如果你是世家出身我还能理解,他们高高在上惯了,不把人普通人当人。你一个泥腿子出身的人居然也不把普通人当人了。”
    “你还有脸说她进你家的门是荣耀。那如果被抢的是你的姐妹,你是不是也会觉得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权贵攀上亲戚是你家的荣耀?”
    “算了,和你这种人说这些也很难起什么作用,我觉得以后在你们还是保持距离的好。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砰。”尉迟宝琳一拳锤在护栏上,怒道:“你什么意思?我尉迟宝琳是触犯了国法,是人品差,可也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你岳山的事情吧?”
    “刚才你骂我那么多,连我爹都骂了,我还一句嘴了吗?我对不起朝廷对不起百姓,可没有对不起你吧。你说要和我绝交,你什么意思?”
    “难道就因为我犯了这一次错,就要把我给杀了你才满意?”
    岳山静静的看着他,等他说完了突然笑道:“看来我的话你确实听进去了,还有救。”
    “你什么意思?”尉迟宝琳又气又疑惑的道。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能成心悔过咱们还是好朋友。”岳山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不过。”他突然又严肃的道:“我希望你记住,仅此一次下不为例。要是再有下次,我亲自把你送进去,圣人都拦不住。”
    尉迟宝琳差点跳起来,道:“你不会来真的吧?”
    “你看我像是开玩笑吗?”岳山反问道。
    尉迟宝琳摇了摇头,带着些悔意道:“其实我早就后悔了,好长时间不敢去见你,就怕你生气。”
    “我确实很生气,要不是因为你是我朋友,我早就把你弄进去了。堂堂国公之子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居然强抢。你不只是忘本,还蠢。”岳山恨铁不成钢的道。
    “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了,好像着了魔一样。她也不是特别漂亮啊,京中比她好看的一抓一大把,可就是被她吸引了。”尉迟宝琳道。
    “精虫上脑,色令智婚。”岳山不屑的道。
    “回去好好安抚一下姑娘的家人,好好对待人家姑娘。”岳山道。
    “放心,我早就把他们安置好了。”尉迟宝琳连忙道。
    尉迟宝琳的事情说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他看中了一个民家女子想纳回家做妾,人家不愿意攀这个高枝就拒绝了。
    国公之子想收拾一个普通百姓太简单了,他随便找了个罪名把女孩的父亲给抓了起来要判刑,女孩只能乖乖嫁给他。
    这种事情自然瞒不住人。
    有几个御史还弹劾过他,只是尉迟恭这座大山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了。
    再说强抢民女这种事情在皇帝眼中根本就算不上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大理寺倒是想查,可那个姑娘一家见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在和尉迟家闹翻也落不了好,就捏着鼻子认了。
    苦主都认了,自然也就无从查起。但心中不满的孙伏伽还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岳山。
    岳山自然很生气,一直想找尉迟宝琳说道说道。只是尉迟宝琳一直躲着他不见。
    直到今天才算是见面,才有了刚才的对话。
    事实上岳山并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尉迟宝琳就不是什么好鸟。
    李治时期就强抢过民女,被一个大佬给弹劾。李治想保他,结果那个大佬直接说有他没我。李治一看没办法收场了,只能免了他的官。
    甚至如果不是受到岳山穿越的影响,他都没机会参与这么多的战争,一生可谓是碌碌无为,全靠他爹尉迟恭留下的恩荫混了一辈子。
    等李治死了,武则天可不会眷顾尉迟恭的功劳,尉迟家直接就没了。
    这一世受到岳山的影响他被外放任职,灭突厥之战着实积累了不少功劳。开国勋贵的二代里面,他算是出类拔萃的了。
    李世民对他印象特别好,这次御驾亲征尉迟恭留守京师,就点了他当亲卫。
    勋贵担当亲卫大家都懂,只要无过便是大功,他这次可以说是躺着领功劳。
    可以说这一世尉迟宝琳只要不犯错,仕途肯定比前世顺利的多。
    把这件事情说开,两人之间的氛围就好转了许多,开始转移话题讨论这次的战争。
    尉迟宝琳应该也是听到了什么风声,压低声音问道:“听说你许下军令状,要一个月灭亡高句丽,真的假的?”
新书推荐: 穿书后我成了团宠小公主 穿越后加错点怎么办 军工科技 无武江湖 七界之都 马谡别传 这个少侠有点弱 攻掠天下 术道 末世重生之带娃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