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文唐 > 第721章 盐票的由来

第721章 盐票的由来

    朝廷发行这种纸质的凭据?
    长孙无忌大惊失色的道:“万万不可呀圣人。”
    本来李世民也就是随口一提,见长孙无忌这么大反应也有些惊讶,问道:“为何?”
    长孙无忌说道:“盐票说穿了就是一张白纸,本身一文钱都不值,它之所以值钱皆因有岳候的信誉和棣州盐场做担保。”
    “一旦哪天或者岳候的信誉崩塌,或者棣州盐场倒闭,都会让这些盐票变得一文不值。到那个时候,持有盐票的人至少要掉一块肉,甚至家破人亡。”
    “反之亦然,如果市面上盐票数量过多,超过了岳候的信誉和棣州盐场能承受的范围,盐票也会跟着贬值。会反过来累及岳候的信誉,让他身败名裂,让棣州盐场倒闭。”
    “朝廷发行这种票据拿什么来担保?信誉?朝廷信誉来之不易,岂能轻易使用。”
    “且我们的金银铜币实际含金量只有面额的三分之一,那三分之二的不足全是用朝廷信誉做担保,才能得以通行天下。”
    “如果我们发行这种票据,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会波及到金银铜币的稳定,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
    “且岳候的盐票只在大宗贸易的时候才用的上,对普通百姓来说没有一点用处。”
    “而我大唐缺的正是供普通百姓使用的小额铜钱,大额的一贯金币百文硬币乃至五十文银币都是足够的。”
    “朝廷总不能发行一文两文五文面额的票据吧?发行大额票据对民生没有任何帮助,只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最近几年通过贸易天下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大唐,在加上金银铜矿的开采,已经大大缓解了钱荒带来的压力。”
    “再过几年,随着更多的金银铜流入钱荒只会越来越轻。所以朝廷实无必要冒这个险。”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生怕还不能打消李世民的念头,又加重了语气道:
    “圣人可还记得蜀汉之际诸葛亮在汉中推行的值百钱?搞得当地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百姓甚至开始以物易物。”
    “到现在汉中百姓提起值百钱之事依然骂不绝口,票据的危害还在值百钱之上。”
    这个年代还没有正儿八经的钱庄,前几年皇商行开了钱庄,但愿意使用的人并不多,大家还是不习惯把钱放在别人那里。
    自然也就没有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挤兑等等词汇。
    但长孙无忌毕竟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很敏锐的察觉到了纸币的缺点,并用自己能理解的话表述给了李世民听。
    至于诸葛亮的值百钱……蜀汉之际民生凋敝,蜀汉政权财政入不敷出,诸葛亮就想到了一个点子,发行值百钱。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文钱当一百文使用——不知道这算不算最早的信用货币,虽然它是金属的,但面额超过了实际价值一百倍。
    但蜀汉只是地方政权啊,这种钱出了汉中就没人认,百姓自然也不愿意要。
    可当政者一句话你不要也得要,一时间汉中民间是苦不堪言,汉中权贵也是把诸葛亮恨的咬牙切齿。
    诸葛亮晚年为什么要六出祁山?难道他不想休养生息等兵强马壮来年再战吗?
    不,他很清楚。正因为清楚才不得不这么做。
    不打仗会被经济拖垮,不用几年就灭国了。打仗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顺便搏一搏那渺茫的一线生机。
    真要是运气好打出去了,那整盘棋就活了。
    可惜,司马懿也不是简单人物,也是掐准了这一点。我就不和你正面打,活活拖垮你。最终诸葛亮被熬死,蜀汉被灭。
    长孙无忌用值百钱来类比票据在恰当不过了,而且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因为那句话犯了忌讳。
    在纸上写写字就能当钱花,万一哪天朝廷财政吃紧,皇帝动了歪脑筋,滥发票据掠夺民财怎么办?
    那真的要亡国了。
    虽然这句话他没说出口,但李世民对这个大舅子很了解,岂能不明白他的意思。再说蜀汉这一段历史才过去几百年,他可谓是耳熟能详。
    所以能理解长孙无忌的这番话的意思,本来就只是偶发的兴趣也彻底被打消。票据确实不可行。
    至于岳山的盐票,他想发就发吧。将来出事儿了他自己担着。
    甚至李世民内心深处还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既然这些大商人都认岳山的盐票。那将来朝廷缺钱了,完全可以让他写几张用来应应急,就不信他敢拒绝。
    好处朝廷落,黑锅岳山背,完美。
    这场谈话以李世民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你去皇商行打听一下,翠岚的盐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
    隔壁房间的岳山还不知道老丈人又开始算计他了,这会儿他也正头大了。刚知道盐票买卖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懵了。
    这特么不就是盐引吗?你们怎么还玩出花来了。
    当他清醒过来之后脑海里只有一个声音:长孙无垢你坑我。
    为什么?因为现在市面上流传的盐票都是长孙无垢要走的。
    说来话长。
    棣州盐场最早实行的专卖制度,只有指定的盐商才能拿货。但有一种情况例外,拿着他出具的盐引,不论什么人都能拿到盐。
    盐引是怎么来的呢?
    当时他手中的钱不够用,又想搞基建,就临时想了盐引的点子出来。他发布任务商人垫付资金去做,等任务完成他出具盐引,商人拿着盐引去盐场提盐。
    那时候盐非常值钱,即便需要自己前期垫钱,依然有许多商人尝试去做。
    如此几次之后他们发现岳山开的盐引确实能足额拿到盐,甚至还能提前拿到盐,大家的心就放了下来。对岳山的信誉也有了足够的信任。
    后来那些商人发现,替岳山做任务本身就是个赚钱的活儿,就算没有盐引,用现钱结账他们依然有的赚,赚的还不少。
    如果算上盐引,那赚的就更多了,所以更多的商人拥来接任务。
    在棣州发展初期缺钱的时候,盐引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晒盐技术流传出去,大唐沿海地区冒出了许多盐场,盐业专营反而成了阻碍。岳山及时调整策略,取消盐业专营,全面放开食盐生意。
    而且到了这个时候棣州大势已成,商城成为大唐的商贸中心。他没必要在用发布任务的方式搞基建,自然也就不准备在往外发放盐引。
    但是……此时地球上最大的商业集团皇商行的当家人长孙无垢找了过来。
    皇商行的生意很大,盐业自然也有插手。而且他们需要的盐更多,长孙无垢就以尽快拿到盐为借口,时不时找他要一些盐引。
    现在想想都知道这个借口就是漏洞百出,以皇商行的地位想要盐,哪个盐场敢推脱不给?根本就不需要他的盐引。
    只是出于对长孙无垢的信任,他没有想那么多就给开了。
    而且长孙无垢也不是白拿他的盐引,提多少盐都会如数给棣州盐场多少钱,一分都不欠。
    他就没有放在心上,开完后定期和棣州盐场核对一下账目没有问题就过去了。
    现在想想,她要盐引根本就不是为了提盐,而是当支票来用的。
    以前他就私下听说过有人用盐引当前进行大宗贸易,只是这种情况很少。
    当时盐还是专营的,利润太高,拿到盐引的人都会第一时间换成盐,转手一卖就是几倍十几倍的利润,没人会蠢到拿它当钱用。
    估计这件事情不知道怎么被长孙无垢给知道了,就动了心思。毕竟‘支票’用起来实在太方便了,皇商行又经常进行大宗贸易,最需要这种东西。
    当然,以上都是他自己猜测的,具体情况还要回去亲自问过长孙无垢才行。但他敢肯定,绝对和她脱不了干系。
    甚至可以说盐引能被这么多人认可,皇商行才是最大的操盘手。
    但让他不解的是,长孙无垢是怎么想到用盐引代替货币这种方法来的,太超前了。
    不过这个问题只能留待回京之后亲自去问了,现在他只庆幸一件事情。
    幸好最早发出去的盐引都收了回来,现在市面上流传的盐引都是龙首纸材质制作的。
    最早发盐引的时候龙首纸还没有造出来,都是随手拿张纸写的,很容易造假。
    后来龙首纸造出来甚至还搞出了水印,他就开始用龙首纸写,最大程度的杜绝了造假的可能性。
    否则现在他肯定会头疼死——虽然现在已经很头大了。
    但估算了一下这几年他开出去的盐票也就几百万贯,在除去被收回的那部分,流通到市面上的大约也就百十万贯的样子。就算出问题,以他的家产也能赔得起。
    但……以后绝对不能再给长孙无垢开盐引了。不,不光是不能给她开盐引,还要把以前的都要回来。
    几百万贯大面额货币,全靠他的信誉和棣州盐场来维系,太危险了,一个不好他的信誉就成渣渣了。
    ……
    众人没有在聊盐引的事情,似乎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第二天李世民没有微服私访,而是分别去棣州书院、军校和水师大营去考察慰问了一番。第三天则是去了造船厂和盐场进行了考察。
    岳山自然是全程陪同,在造船厂考察的时候还提出了一个建议:取消匠籍,还匠人一个自由身。
    这个提议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理由是害怕放开匠籍后会导致匠人流失,影响国家建设。
    岳山当场质问他们,匠人为什么会流失?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孙继承自己的手艺?
    为什么民间的匠人把手艺当宝贝一样传承给自己的孩子,甚至还传男不传女?同样是匠人,为什么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甚至还最根溯源,谈到了管仲设立匠籍的本意:并不单纯是为了束缚匠人,更多是为了提高匠人的地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那时候匠人的地位很高,相当于是半个吏员的身份。
    在那个万事讲究出身血统的时代,普通人能获得半个吏员的身份,那就是光宗耀祖。
    而后来儒家搞出了士农工商,那工匠贬低列为第三等,匠籍已经失去了本意,不在是鼓励工匠的手段,而是变成了奴役工匠的枷锁。
    而事实上工匠真的这么差吗?不可能。
    没有工匠你们用的笔墨纸砚是哪来的?用的锅碗瓢盆是谁造的?强弓利剑、大炮战船是哪来的?
    没有工匠大家还在过着饮毛茹血的野蛮生活,哪来现在的文明社会。一边享受好处,一边贬低他们,完全就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一席话说的那些反对的人羞愧难当。
    然而即便如此李世民也并没有轻易答应取消匠籍,这毕竟是一件影响巨大的事情,不能轻易下决断。
    虽然他是皇帝,可很多事情真的没办法乾纲独断。
    岳山也理解他的顾虑,没有强求他现在就给出答案。
    匠籍施行到现在已经上千年,且牵扯到的利益实在太广了,不是随便就能废除的。
    比如工部名下的工匠说白了就是奴隶,朝廷的各种大工程都要他们来做。但凡有点身份地位的人家里有需要,也可以问工部借人去干活。
    而且他们光干活还没有钱拿,干的差了还要受罚。
    就这种身份居然还要求他们代代相传父死子继,只能说一句,万恶的旧社会。
    岳山早就想解放工匠了,只是他清楚匠籍一事牵扯太广,贸然提出只会遭到所有人反对。所以一直在积蓄力量,寻找合适的时机。
    现在他认为时机差不多成熟了——巨舰大炮都造出来了,蒸汽机火车也即将问世,在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机会了。
    所以他才趁着李世民考察造船厂的机会提了出来。
    遭到别人的反对是意料中的事情,只要李世民没有当场反对,就成了七成,剩下三成就看双方拉扯的怎么样了。
    但岳山是信心十足,估摸着田顺谷他们应该已经搞出火车来了。到时候拉到李世民面前溜达一圈,比再多的话都管用。
    第四天李世民带着一群文武大臣登上了船只,再次踏上了返回长安的道路。
    这次只在东都洛阳停留了一天,李世民连船都没下,只在船上接见了当地的权贵就继续踏上归途。
    一路马不停蹄,没几日就进入了关中地界。
    再次遥望潼关,众人的心情是截然不同。李世民再次念出了岳山搬运的那首词,赞其为千古名篇。
    同时还说这首词应当为君者戒,不要因为眼前的胜利骄傲自大,秦汉也很强大不一样灭亡了吗。
    此言一出,众人都明白这件事情算是完结了,这首词也可以广为传播不用在忌讳给没完。
    岳山也松了口气,同时也为这首词感到开心。
    又一日,巍峨的长安城遥遥在望,船队却停了下来——要进行休整。
    而圣人凯旋归来已经来到长安左近不日即将回京的消息也传遍了长安城,偌大的城池顿时就沸腾了,无数人奔走相告自发前来迎接。
    高士廉则率领留守的文武百官出城到渭水河畔迎接圣驾。
新书推荐: 反派权臣偷看日记后每天崩我剧情 道与碳基猴子饲养守则 横推武道:开局获得龙象般若功 总有仙子对我图谋不轨 歌土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才几句词 女主都和男二HE 妖仙从六翅蜈蚣开始 这个明星塌房后业绩更强了 这个男人太懂炒作 重生了当然追同学妈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