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这一切都是按照昨日就商量好的计划上演。
    虽然是在演戏,但二人此时心中的感受都十分微妙。对于这场戏,她们谁也不排斥,反倒有些乐在其中。
    赵樱泓想借此机会再接近韩嘉彦,从对方的每一举手一投足间寻找破绽。而韩嘉彦的心思则更为复杂,有小心翼翼的引导,有出于逃避的遮蔽躲闪,还有因她的靠近与亲昵而感到的窃喜与欢快。
    下车后,她们互相挽着手登上宝津楼的高台,在宫中内侍省内侍的指引下,于规定位置落座。这位置位于宝津楼一层的台基之上、檐廊之下,一双太师圈椅、中央摆放着高脚茶案,专门为她夫妻二人准备好的。
    这一路行来,已遇上不少前来赴会的公卿,上阶梯时也与几位贵妇人相遇,一一见礼。这些人涵养是极好的,并不会当面表现甚么,但看他们惊异打量的眼神,免不了人后要议论一番。
    她们的左侧上首位,靠近中央帝君与太皇太后之位的座椅是朱太妃的位置,朱太妃的上首是向太后。右侧下首位则是遂宁郡王、十一皇子赵佶,普宁郡王、十二皇子赵似,徐国长公主赵桃滢等一众官家的姊妹兄弟。
    中央帝君位的另一侧则是公卿百官的位次。
    赵樱泓坐下后,本没打算那么快松开与韩嘉彦牵着的手,但忽闻一声急切的呼唤声:
    阿姊!
    她顿时下意识松开了韩嘉彦的手,去寻那声音。远处廊道尽头,赵桃滢急切地跑了过来,一头扎进了赵樱泓的怀里。
    桃滢阿姊好想你。赵樱泓泫而欲泣,抱着怀里的妹妹,努力克制着内心汹涌的感情。这是她自大婚之后,第一次再见妹妹,这也是她们姊妹俩头一回分别这么长时间。
    呜呜桃滢在她怀里呜咽起来,赵樱泓忙松开怀抱,用手去抹她眼泪,温柔劝道:
    莫哭,今日专门化了梅花妆出来,哭花了多不像样呀。
    桃滢今日一身朱红色的锦绣襦裙,梳着双丫垂髫,身上环佩叮当,粉嫩的梅花妆衬得她漂亮活泼又可爱。
    阿姊也莫哭花了妆。桃滢再也不惹你生气了,桃滢错了,不该对你发脾气。桃滢说着说着,反而越是要哭起来。
    哎呀,都叫你莫哭了。说甚么呢,阿姊都不记得你甚么时候对我发脾气了?赵樱泓有些好笑地抚着她的垂髫问。
    就是桃滢的眸光终于从赵樱泓身上移到了韩嘉彦身上,看到韩嘉彦面上温和的笑容,她顿时赧然低下头。
    赵樱泓这下想起来了,是归宁时,桃滢莫名对韩嘉彦发了一通火,自己当时出于情面训了桃滢几句,惹得桃滢甩下她就走。
    这小丫头一直内疚到现在啊赵樱泓忍不住捏了捏她圆嘟嘟的脸颊。
    姐夫。桃滢从赵樱泓怀中站好身子,乖巧地向韩嘉彦行礼。今日并非在课堂上,故而她不以师道行礼。
    赵樱泓难得与妹妹见一面,故而也不打算让妹妹不开心,她不问桃滢的功课,只是将她抱在膝上,姊妹俩亲昵聊天,询问近况。
    韩嘉彦坐在一旁,静静看着听着,只希望时光就停在此刻。
    过不多时,十一皇子赵佶、十二皇子赵似一起来了,俩小子向赵樱泓、韩嘉彦行礼后落座。赵似见到亲姐姐,倒也知道上前亲昵一下。赵佶见了韩嘉彦可真是如坐针毡,但无法,位次如此安排,他也不能离开。
    接着,大批禁军列队出现,他们是圣驾的先头开道队伍。辰正时分,圣驾亲临,公卿贵族、文武百官纷纷起身,躬身相迎。
    官家、太皇太后、向太后与朱太妃的车辇在宝津楼外停稳,四位尊者下车,步上柔软的绒毯,一路上至宝津楼一层的台阶正中央,接受朝拜后,太皇太后抬手示意,在礼官的呼喊声中,众卿落座。
    赵樱泓再见生母朱太妃,但母女此时无暇亲昵谈话,只能以眼神做了短暂交流。
    宝津楼之下的宽阔广场之上,闲杂人等已然全部退却,有即将开始表演的禁军正在两侧临场等候。@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伴随着礼官的宣喝之声,鼓乐奏响,表演开始了。
    鼓手击鼓,整军齐唱《青春三月蓦山溪》,气势磅礴,随后笛声加入,演奏瞬间将场间气氛拉入恢弘欢悦、活泼激昂的氛围之中。伴随着鼓乐,广场远端瞭望高台之上,一个裹着红头巾的将士挥舞起绣着猛兽的大纛,驯兽师们牵着狮虎豹下场。这些猛兽训练有素,在驯兽师的指挥下做出各式表演动作。
    哇!窝在赵樱泓怀里的桃滢看兴奋了,连连鼓掌惊呼。她是第一回 看这些表演,对她来说极为新鲜。
    这些驯兽表演结束之后,红头巾的将士又挥舞起白色小旗,接着便有百余人的将士军校山呼入场,开始各类阵法的演练与表演对战。
    韩嘉彦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但还是让赵樱泓注意到了。她偏头悄悄看她,见韩嘉彦眸光中含着忧虑,便猜到了韩嘉彦的心思。
    禁军长久不打仗,却纷纷钻营这些花哨的表演之道,国朝还何谈抵御外侮,收复边疆。
    她眼下看不到官家的面容,不知官家看这些表演作何感想,虽然已不是第一回 看了,但想必官家心中多半是不喜的。
新书推荐: 从摸尸体开始的勇者玩家 综漫:御主今天不在迦 我家校草很全能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华娱之2000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重生神医商女 小医妃有点毒 大道之上 覆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