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待你想通了,就与朕说说。官家看着她道。
    然而事情的发展还是超出了韩嘉彦与官家的预料。
    待到骑射大会接近尾声,官家派下去为韩嘉彦剔除报名的人回报,说是骁勇竞渡参赛者的大名已被挂上金明池畔的英雄榜。眼下一群军校围在榜下护榜,说是上榜无悔,怯战为耻。底下办差的人十分犹豫,不知该不该去强硬摘下驸马名字,故而回来请示。
    而此时,骑射校场之中,大队禁军集结,在孙庆忠的带领之下纷纷肃穆站定。
    孙庆忠在阵前,单膝跪地,抱拳大声道:
    末将孙庆忠,向驸马韩师茂发起挑战,愿与韩师茂在骁勇竞渡赛中一决高下。这是末将的致师书,末将斗胆请官家做个见证,这也是末将身后部众们的愿望。
    话音刚落,他身后将士纷纷跪下行礼:末将等微愿,还请官家作见证。
    官家大吃一惊,面上红一阵、白一阵,却只能强力压制,无法发作。他不曾想到自己不仅未能保护住韩嘉彦,反倒被逼宫,威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他看向韩嘉彦,韩嘉彦神色沉沉,但还是安抚地看了他一眼。
    此时,文武百官皆列座在校场高台之上,孙庆忠在万众瞩目之下向韩嘉彦发起挑战,无疑将韩嘉彦逼入死路。谁人不知韩嘉彦眼下与官家绑定在一起,挑战韩嘉彦,就是冲着官家发起挑战。
    而韩嘉彦身为驸马,本在文武两道皆无出头之日,若是连骁勇竞渡这种娱乐性质的比赛也懦弱怯战,不能给官家长脸,无异于连仅存的皇亲颜面也扫地。
    若她韩嘉彦只是一个人也就罢了,她非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奈何她还与官家、长公主和韩氏一族深度绑定,代表着这些人的颜面。
    她眸光投向坐在不远处的韩忠彦,他此时的面色果然非常难看。
    她可以不顾韩氏一族的面子,但官家的皇权若是遭到了贬损,就绝非她所愿。她要尽快让官家树立起权威,如此,大业才能开一个好头。
    即如此,那便一战又何妨。就当是离开前,最后再为理想拼搏一次。
    她举步而出,朗声道:韩某人愿接受挑战!
    官家叹了口气,示意苻杨去将那封致师书取了,随即起身,站在了韩嘉彦身侧,厉声对高台之下道:朕可以为你的挑战做个见证,但尔等僭越挑战之事,又该如何算?
    孙庆忠叩首道:若驸马赢得比赛,末将等甘愿受罚!
    官家冷冷道:不论输赢,尔等都犯了僭越之罪,无非是惩罚的轻重不同罢了。尔等就尽管好好比,为自己争取一个近一点的徙地罢。朕要让你们知晓,朕的姐夫,不仅文能高中,武亦不可敌!
    言罢,拂袖而去。
    第九十六章
    孙庆忠向韩嘉彦下战书之事,几乎一个午后就彻底传遍了整个汴京城勋贵圈子。这件事转瞬就成了万众期待之事,以至于赌盘愈开愈大,愈来愈多的人加入了这场输赢。
    但韩嘉彦的赔率不减反增,只因实在是没甚么人看好她能赢。且不说二人在舟楫这一道的经验差距,单论二人的膂力,看体型也并不在一个层次之上。
    韩嘉彦多半是必输无疑。
    @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不过也有喜欢剑走偏锋的人押注在韩嘉彦身上,她在击球赛之上一鸣惊人,显然让某些人对她的潜力十分期待。若是她能赢,那可就赚大发了。
    @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赵佶便是其中之一,他押注在了韩嘉彦身上,只因他觉得韩师此人绝对不会输,也输不起。
    赵佶心里清楚,这分明就是向太后在做局要将韩嘉彦整下去。按道理说,他的立场应与向太后一致,毕竟他是向太后养在身边的养子。但他内心深处是十分欣赏韩嘉彦的,还是希望韩师能赢。
    至于孙庆忠此等攀附小人,不惜主动给向太后当枪使,赵佶反倒从内心深处有些看不起。
    汴京城从来不缺趋炎附势者,但似韩师这等风姿卓绝、文武双全的人物,实在难得啊。
    而赵樱泓却感到担忧,深深的担忧。她知道这是一个危险的陷阱,韩嘉彦肯定也看出来了,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踩了进去。
    她对自己的能力实在太过自信了,有些莽撞盲目了。舟楫竞渡赛绝对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水性难测,陆上再如何神通广大,到了水里也得削弱三分。哪怕韩嘉彦会划船,有体力,也不代表就能赢得竞渡。
    但赵樱泓没有试图劝她退赛,因为这件事已经被架到火上,下不来了。而且这场赛,必须要赢,还得赢得漂亮。事关官家的威权是否能树立,韩嘉彦半点不会退缩。
    赵樱泓思来想去,还是在赛前晚间,于寝室中与韩嘉彦密谈,询问她可有应对良策。她想要帮她想办法,两个人的智慧总比一个人强。
    但韩嘉彦似乎对明日的比赛早做好了全面的部署,她只是叮嘱赵樱泓,不论明日金明池中发生了甚么,都不要离开水殿的观赛席。
    赵樱泓不明所以,但还是应承了下来。韩嘉彦却温和委婉地提出要早点休息,养精蓄锐。赵樱泓只得抱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与韩嘉彦各自安寝。
新书推荐: 从摸尸体开始的勇者玩家 综漫:御主今天不在迦 我家校草很全能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华娱之2000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重生神医商女 小医妃有点毒 大道之上 覆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