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大明国师 > 大明国师 第691节

大明国师 第691节

    但是出乎姜星火意料,他本以为按照最近翻阅的市井流行话本的套路,会被嘲讽两句,可邻桌的士子,反倒热情地招呼他们,问是否要一起。
    看来大明的世风还是挺积极向上的。
    总之,这群爱热闹的年轻人,即便被婉拒了,也没有出现所谓的“恼羞成怒”之类的话本剧情,反而都大咧咧地笑笑,然后继续自己吃喝、交谈。
    姜星火默默喝了口水润喉咙,然后冲着郭琎和柴车使了个眼色,让他们继续观察。
    虽然有茶楼里自带的二胡bgm的干扰,但毕竟是邻桌挨得近,而且这些年轻士子说话时也没有刻意控制音量,所以姜星火听得还是挺清楚的。
    “今日陈兄一道出来,我是没想到的。”
    “方兄难得出来逛一趟,我岂能不陪着,反正今年也落第了。”
    姓陈的看起来倒不是闷,而是比较专注于读书,这时候含笑答道,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有几位高中的同乡,这时候倒是比我们热闹的多。”
    几人只是沉默,没人抱怨说考试有什么黑幕之类的,今年甲申科,在《明报》上公示了不少卷子上的文章,从一甲到三甲都有,硬实力在那摆着,确实非常公平公正了,考不上是因为他们水平和发挥、准备都差了些。
    “唉,听说朝中有南北分榜的打算。”
    姓方的便是付钱的那位士子,这时候自斟自饮,说道。
    方姓士子的话音刚落,对面的人便抬起头来:“要我说,提议这么干的,真是虫豸。”
    姜星火:“.”
    旁边的士子连忙道:“话也不能这么说。”
    大明虽然没有轻易因言获罪的说法,私底下痛斥朝堂上窃据高位的虫豸也没什么,但这里毕竟是南京城,天子脚下,他们这些外地进京赶考来的,还是要注意一点的。
    显然,从这些人的口音能听出来,以江西人居多,然后就是浙江人和南直隶(江南)人,这三个地区,也是大明的“科举大省”。
    “南北分榜也不是没有好处,最起码,以前那种南北榜的事情就不会出现了,只要对于我们来说,总得登榜人数没有大的变化,那么就算南北分榜,又有什么干系呢?”
    “今年甲申科登榜四百余人,是国朝用人所需,若是平常年份,便是二三百人也不奇怪,要是南北分榜的话,还能给南方二三百人的名额,那确实没关系,就怕.”
    “就怕什么?”
    “就怕一共二三百,北方占了一半,那可就难了。”
    “那可不是嘛你们不晓得,在我们江西,想要考出来有多难。”
    浙江和江南的举子,其实是晓得江西的地狱难度的。
    这么说吧,在浙江,你九年(三届乡试)能考上举人的水平,可能在江西考个秀才都会翻车。
    正是因为江西文教水平高,读书人口基数大,所以才会卷到这种变态的程度。
    但这种内卷,其实在现行的科举制度下,是有利有弊的。
    明代乡试录取的人数,通常由朝廷按照各布政使司人口和文教情况分配,通常从数十名到一百多名不等,每次乡试全国录取总额约为一千人至一千二三百人,按照统计学分析,明代中叶的全国乡试录取率维持在4%上下,明代中叶以后,也就是嘉隆万大改革为了控制冗官,录取率进一步降低,到了3.1%左右(因为考进士的举人不止一届,时间久了会堆积出相当数量考不上进士却一直在考进士的举人,通过提高会试录取率、降低乡试录取率,再加上自然死亡,就能慢慢消化掉这批人),单就录取率而言,举人可以说是科举中最难的一关,因而民间也有“金举人、银进士”之说。
    而对于江西的士子来说,有时候考进士,真就没考举人难
    举人的名额,对于江西是有限制的,江西那么多考生,每年能考上的就一百来号人。
    但进士可没有,进士从原则上来说,是不看你籍贯的。
    因此,南北分榜,必然触及到江西籍考生的利益。
    年轻人嘛,总喜欢畅谈这些事情,邻桌的士子们又顺着这个话题聊了下去,基本上都是“如果我是姜星火我会如何弄南北榜”这种。
    隔壁桌的姜星火默默地记了下来。
    士子们不一定有多少见识,说的东西也基本以想当然为主,但这种来自于真实利益相关方的反馈,确实也是政策实施的必要考察。
    之所以不敢轻易动科举,就是因为这是关系到整个官员队伍的事情,牵扯太大,必须要做好完全的准备才能动。
    而且即便是动,也要兼顾好目前大明确实存在的南北撕裂,以及南方士子的现实利益。
    但不管怎么说,南北分榜这种事情,既然是前世大明确实执行下去,而且一执行就执行了上百年的政策,那就说明确实是有必要且行之有效的,只不过在具体的“度”上面,需要仔细考虑。
    而接下来,随着吃的差不多了,隔壁桌又开始喝上了。
    几杯酒下肚,话题就敞开了许多。
    “你们说现在讨论的挺热闹的《王制》,下一届科举会不会当考题啊?”
    “我看这种热门的,大家都猜得到,定然是不会当考题的,不过这《王制》的研究受到国师的重点支持,倒是别有深意。”
    “什么深意?”
    “还能有什么深意?自然是托古改制了。”
    姜星火悄悄地竖起耳朵,心想:“哟呵,还都挺懂。”
    他正猜测之际,对面的人突然扭头冲他问道:“这位朋友似是听到了,莫不是也对《王制》感兴趣?”
    闻言,坐在姜星火左右的郭琎和柴车,纷纷露出惊讶的神色,随即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射过来。
    “这个.”
    郭琎迟疑了,他倒是想替姜星火挡一挡。
    姜星火只是摆摆手,低调地说道:“略懂,略懂。”
    第526章 经学
    虽说姜星火一桌人衣着看起来有些普通,但是架不住姜星火气度卓然,若说他是个穷酸秀才,谁信?
    故此,当姜星火说“略懂”的时候,反倒没人以为他是推辞。
    “阁下若有见解不妨讲讲,左右闲来无事。”
    年轻人旺盛的好奇心,再加上那一点点该死的胜负欲,令他们非常希望知道姜星火口中所谓“略懂”的内容。
    毕竟,要是说不出来,那可就丢人了!
    而姜星火既然出来了解现在士林间的思想动态,那么除了倾听,肯定也是要有一些交流的。
    故此,姜星火暗忖,既然他们要听,那也不介意简单讲两句。
    于是乎,他清咳了一声,开始侃侃而谈:“《王制》之本,在于六经,六经之中义例文句,精粗微显,参杂纷烦,仿若盘根错节之树木,想要理顺,必须抓住根本,而六经根本,依《明报》所言,无非便是‘通经致用’四个字而已,而朝廷讲‘通经致用’是表,用‘经世致用’才是里。”
    姜星火寥寥两句话,登时便令聪敏的士子,有些拨云见日之感。
    这些东西,可都是《明报》里不讲的,也不会有哪位先生给他们讲,这都得自己悟。
    有句话叫“道不轻传、法不贱卖”,就是这个道理了。
    即便是有人咂摸出来这些隐藏在《明报》冠冕堂皇的字眼下的门道,多半也是在庙堂上浸染久了的官僚,这种人那可能在外面去说些什么?闭门自己深刻领悟还来不及呢。
    “经世致用如何?国家政事,读书人想要登上龙门,便不可不知。而通经致用,则是历代儒宗,从开宗以至绝笔,无一字一句不血脉贯通。以此治经之法治天下,然后大小并包,难易合律,举王公以至匹夫匹妇,从大政以至一草一木,莫不得其性情,使得施政措施无弊。”
    “施政措施,在于制度,制度乃是国朝政治之根本,社会运行之枢纽,想要通经致用,便要以制度经营天下,由是,六经合该从《王制》用工。”
    众人一阵默然,皆被姜星火的话吸引了注意力。
    就连另一旁的食客们都禁不住侧首打量他,眼底透着丝丝异彩,倒不是他们听到了什么,而是看一堆人都看一个人,忍不住跟着一起看看有什么特别之处.
    其实就姜星火这么说来,《王制》这里面的内容,代表的意味就太丰富了。
    简直太值得琢磨了.
    姜星火侃侃而谈,将《王制》分析得头头是道。
    众人听完之后,皆陷入沉思。
    一人忍不住小声地嘀咕道:“原来,《王制》这里的意思,这么复杂啊。”
    他们虽然读书多,但也不算对五经全部专精,因此,别说朝廷开始致力于考古的《乐经》他们不了解,就算是《礼记》里面的《王制》没有《春秋》那么微言大义,认真学过的人,也着实不算多。
    可这不代表,他们听不明白姜星火说的话。
    反正是被姜星火唬得愣神,看着姜星火,眼神愈发的炙热。
    “果然厉害!”
    “这番分析,很是鞭辟入里。”
    众人纷纷叫好,看向姜星火的眼神充满敬佩。
    姜星火谦虚地摆了摆手:“浅见而已,不值一提。”
    这一瞬间,姜星火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了——
    真乃深藏不露也!
    “这可不是小道,我看吶,阁下必非凡人,切勿妄自菲薄。”
    “不错,能有这番见识,绝非寻常人。”
    姜星火笑了笑,始终牢牢地掩着围巾,却没再说话。
    而认领了“高人”buff以后,这群士子反倒很识趣地不再来烦他了,大约是自己脑补出了什么剧情,因此谈论的话题,也不再往那些有可能越界的危险方向靠拢,而是转移到了一些纯学术的问题上。
    “《荀子》的事情,你们知道吗?”
    方姓士子问道。
    “嗐,别提了,今年就在这里考砸了。”
    “略有耳闻,还听说有人考着考着急的尿了。”
    邻桌的郭琎和柴车这时候的面色已经很古怪了,不过好在有酒劲儿上脸的遮掩,倒也没有太失态,只是他们看向姜星火的目光,都很让姜星火奇怪。
    怪我出题难?
    哪里难了?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出题的,四书五经能考的早就考烂了,被逼的还得拼接出题,不要睁着眼睛乱说,出题很难的,《荀子》已经很简单了好不好?
    有些时候找找自己的原因,荀子思想两年前就提了,又不是今年才开始提的,这么多年有没有认真学,有没有认真押题,有没有认真备考?
    不过这些话也就是心里转一圈,姜星火肯定不会说出去。?????????.?????????
    在这群落榜举子面前说这种话,这不是粪坑里扔鞭炮嘛。
    而平常比较专注于读书的陈姓士子,这时候说道:“最近听士林间流传比较广的一个说法,是说之所以今年重点考《荀子》,除了陛下钟意于圣王之说以外,还有其他说法。”
    “其他说法?”
    众人都露出不解的神色。
    “没错,据说啊.”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新书推荐: 洪荒之女娲家的青鸾鸟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从炼丹术开始肝熟练度 贵妃她娇又媚,疯批暴君拿命宠 穿成幻蝶后,我苟成了斗罗团宠 御前女提刑 呜!重生2000,被大佬掐腰宠 替身男友扶正记 申公豹大圣劝死仙 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