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历史军事 > 北齐怪谈 > 第413章 周武帝

第413章 周武帝

    第413章 周武帝
    长安。
    宇文宪骑着战马,领着浩浩荡荡的骑士们出现在了北面官道之上。
    宇文宪看起来格外的疲惫,他又瘦了不少,脸色暗淡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睁都睁不开。
    在得到宇文邕的命令之后,他只能放弃了夺回夏州的主张,只是收回了一个残破不堪的延州。
    安排好了前线的战线部署,他又急匆匆的返回长安,天子下令要召见国内的重臣们,一同商谈大事。
    在先前的战事里,宇文宪是少有的能跟高长恭,斛律羡,斛律光三人正面硬抗,能给与他们一些压力,互有胜负的将军,他的地位因此而提升,过去只是因为皇帝弟弟的身份而被看重,当下,许多人都认可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将他当作真正的统帅来对待。
    宇文宪不知在想着什么,眼里藏着深深的担忧。
    当他们来到了城门口的时候,远处有人前来迎接。
    宇文邕的好几个亲信重臣都在其中,看得出皇帝对宇文宪的重视,而带头之人,正是皇帝的长子,鲁国公宇文赟。
    宇文赟穿着普普通通的衣裳,站在众人的最前头,左右张望着,眼里是说不出的委屈和可怜。
    宇文宪很快就下了马,他领着其余诸多大臣们,朝着鲁国公的方向快步走来。
    虽然宇文赟到如今都没有正式被册立为太子,但是作为嫡长子,本身又没有什么缺陷和不足,成为太子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这从宇文赟让他来迎接叔父就可以看得出来。
    宇文宪看向了面前的小家伙。
    宇文赟比北齐小皇帝小了一岁,刚刚年满十岁。
    他看起来畏畏缩缩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满是惊惧,额头上有明显的伤疤,一半的脸有些红肿,看着他,宇文宪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些。
    “阿赟.你这是怎么弄的?”
    宇文赟看向叔父,却不敢说话,只是摇着头。
    宇文宪本来还有许多话要与他说的,此刻却都说不出口了,他长叹了一声,摸了摸宇文赟的头。
    而后,他直接看向了不远处的另一位大臣。
    邓国公窦炽。
    窦炽在先前的战场上受了伤,无奈撤退,率先回到了庙堂。
    宇文邕对他颇为信任,很多事情都询问他的看法。
    两人相见之后,便一同往城内走去。
    宇文邕也不说话,就默默的跟在了两位国公的身后。
    宇文宪瞥了眼他,而后看向了窦炽,“兄长何以下手这么重?不过是个娃娃而已啊!”
    窦炽一愣,迟疑了下,“此天子家事”
    宇文宪便没有再询问,两人骑着马并肩而行,窦炽心里有着许多的困惑。
    “听闻延州被破坏的极为严重,这是真的吗?”
    宇文宪也不瞒着对方,如实说道:“高长恭几乎都将延州给搬空了,能带走的都没有落下,只有部分人得以幸免,在北面的那些戍镇,也都被他烧毁推倒,南面的哨塔之类也没能保全。”
    “我们费尽心思,却得到了一片空地.”
    “好在,我控制下的那些城池还是没有遭受到破坏,至少不会真的变成一片空地。”
    宇文宪的神色低落,他又说道:“高长恭着实狡诈.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留住延州,贺若弼说的对,他一直都在往后方运输物资和人力。”
    看着如此悲痛的宇文宪,窦炽不敢再询问其他的事情了。
    他只是劝慰道:“齐国公,这只是一时的失利而已,尽管此番受挫,可却有许多年轻的俊杰趁势而出,我们这些人已经老了,有的上不动马,有的举不起刀,但是有这些后生们在,大周便不是没有希望的。”
    “尤其是齐国公,当初跟着宇文护出征的时候,国公还只是略微知道些军事而已,如今却能跟高长恭正面作战,不落下风,国公尚且年轻,往后,未必就没有机会能战胜刘桃子!”
    窦炽倒是很乐观,连着劝说了几句。
    宇文宪也只是回了他一个略显苦涩的笑容。
    三位国公回到了皇宫,一路畅通无阻,很快便得以与宇文邕相见。
    宇文邕看到窦炽跟宇文宪站在一起,而宇文赟却落在最后,跟他们拉开了好长的距离,眼里的喜色顿时消散,闪过一丝恼怒,又即刻消失。
    “阿宪。”
    宇文邕笑着拉住弟弟的手,热情的邀请两人坐下来。
    窦炽倒是很明白大事,不敢停留,请辞离开,宇文赟是想走又不敢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宇文赟看着他,更是生气,“愣在这里做什么?!”
    宇文赟不太明白,小心翼翼的问道:“那我.也坐下来?”
    “坐下来干什么?出去!现在就出去!”
    宇文赟打量着父亲的神色,更加困惑了,不知道自己是该走,还是该留下来。
    宇文宪及时开了口,“阿赟,你先回去休息会。”
    宇文赟这才低着头离开了。
    宇文邕失望的看着离开的儿子,又看向了一旁的弟弟,“这厮向来是听不懂人话的,听不懂气话,也听不懂好话.愚蠢,无能!”
    宇文宪轻声说道:“兄长,阿赟尚且年幼,岂能对他如此严厉呢?”
    “况且,我看他的身上还有伤.兄长下手太过了些。”
    “这是国家往后的储君,还请兄长勿要如此苛刻.”
    宇文邕皱起了眉头,轻声说道:“就是因为他是嫡长子,所以我才对他严厉。”
    “这并非是因为我不爱他,当下的局势你也明白,他读不好书,用不好剑,甚至连待人都不会,如何能继承父亲所留下的事业呢?如何能对付那些凶恶的敌人呢?”
    “其他的事情,我都随你怎么说,唯独阿赟的事情上,你勿要再劝!”
    宇文邕的性格倔强,但凡是自己所认定的事情,是怎么都不会去改的。
    宇文宪也只能作罢。
    两人不再谈论宇文赟,宇文邕的心情顿时就好了许多,他并没有因为先前的战败而责怪宇文宪,反而是夸赞起弟弟的勇猛,对弟弟表露出的非凡的军事才能格外的欣慰。
    如此夸赞了许久,宇文邕方才与他说起了正事。
    宇文邕让众人暂且离开,等到屋内只剩下了兄弟二人的时候,他才缓缓说起自己的想法来。
    宇文宪听闻,大惊失色。
    “兄长想伐陈??”
    宇文宪不可置信的望着自家兄长,急忙说道:“兄长,当下如何还能出兵啊,我们在北面才刚刚吃了败仗,长安周围更是一片狼藉.”
    “失之与北,取之以南。”
    宇文邕平静的说道:“我不会再轻易与刘桃子交战了。”
    “这次战事足以证明,刘桃子的国力已经在我们之上了。”
    “我们当下得想办法提升国力,得为将来考虑才好。”
    “我准备对宗室进行封王。”
    “封王??”
    宇文宪依旧是不太能理解。
    宇文邕解释道:“先前我发布诏令,打击大族,打击释家可都没有取得太大的突破,各项政策都只能局限在长安,无法到各地去。”
    “我后来才想明白,这是因为地方上的人已经成了气候。”
    “各地的官员们,或许对我是忠诚的,但是,比起我而言,他们对其宗族和友人们更加的忠贞。”
    “这些官员,不是大族出身,就是军头出身,彼此利益交织,根本不在意国家的兴盛,所能看到的就只有自己的利益。”
    “而我大周的百姓们,竟会去帮助刘桃子的军队来对付我们自己人。”
    “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地方上的这些虫豸们,将我的子民祸害到了什么地步??”
    宇文邕的脸色阴沉,“我需要你来帮助我。”“过去宇文护多重用自己的儿子们,任由他们肆意妄为,我一直都恶之,可现在我却明白了些他的想法。”
    “能治这些大族勋贵的,就只有宗室了。”
    “我准备大封王,让宗室们来逐步掌控兵权,掌控地方,用他们来推行我所想要的改革。”
    “阿宪。”
    宇文邕看向了自家弟弟,“你的想法呢?”
    “你勿要有任何的隐瞒,也不要怕会影响我们的感情,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定要说实话。”
    他拉住弟弟的手,“当今大周已经到了悬崖边上,若是兄弟们都不能齐心协力,那父亲的基业就真的要葬送在我们的手里了。”
    宇文宪听着宇文邕的话,脸色格外的迟疑。
    有些话,真的是不该让自己来说,不该让自己来参与,可想起当下的局势,宇文宪索性咬着牙,也不在意了。
    “兄长,您只看到了宗室之成效,却没有看到别的。”
    “古代的魏国曾全力打压宗室,晋朝相反。”
    “兄长可还记得晋朝的下场吗?”
    宇文邕惊呆了,他看着面前的弟弟。
    作为宗室,能主动说出这样的话来,那是真的不容易,宇文邕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他轻轻握着弟弟的手,“就因为你这句话,我便觉得不必担心宗室。”
    “宗室之内,并非都是像宇文直这样的人,也有如你这般的。”
    “晋朝之乱,那也是爆发在皇帝驾崩之后,皇帝还在的时候,他们是不敢为难的。”
    “当下我们都还年轻,身强力壮,危险就在眼前,却没有办法去考虑往后的事情,天下的诸多政策,哪有完美的呢?”
    “任何政策,都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坏的一面。”
    “当初父亲他们施行授田,百姓们感恩戴德,如今却被一些人变成了恶政,所有的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宇文宪点点头,“好,我愿意帮助兄长。”
    宇文邕这才继续说道:“提拔宗室只是一个开始往后的改革才是最重要的。”
    “我当下准备了四个方案。”
    “这些我稍后再与你细说,除了这些内部的事情,就是外头的事情了。”
    “陈国。”
    “我们当下失去了险要的位置,刘桃子得到河南地,不出几年,他的国力就提升到更加可怕的地步,这一点,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周国的国力本来就不如齐,何况是刘桃子呢?”
    “我想要攻占陈国,以江水作为防线,等待北边出现变故。”
    宇文邕清了清嗓子,“你且听我细说。”
    “这些时日里,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各地都缺少粮食,但是南边是不缺的,南边没有遭遇过惨败,粮食充足,只是要调到北边实在不容易。”
    “权景宣等人在南边造船,荆州有我们规模极大的水军。”
    “这些水军占据了有利的方向,可以顺江一路南下,直捣黄龙。”
    “陈国对我们没有防备,他们将心思都放在了两淮地,荆州的诸多地方防守有空缺。”
    宇文邕还想要说更多,宇文宪却直接打断了他。
    在兄弟打开心胸畅谈之后,宇文宪都变得大胆了许多,他认真的说道:“兄长,我觉得不可行。”
    “哦?为何?”
    “兄长方才所说的都很对,但是,忽然袭击,能拿下陈国的许多州郡不假,而想要彻底灭亡陈国,只怕是不容易。”
    “就算我们杀到了建康城外,那陈顼也绝对不会轻易投降,他周围的将军们也不会像过去侯景之乱时那样原地不动,会以最快的速度出兵相救,若是出兵多了,就容易变成拉锯战,到时候南边的粮食也会消耗完,对国力造成更大的影响,若是出兵少了,就会被他们直接歼灭。”
    “陈国并不缺乏大将,这些人完全有能力应对如此袭击。”
    “一旦事情没有成功,那我们与陈国就再也不能齐心对抗汉军了。”
    “一面要提防刘桃子,一面还要盯防陈人袭击。”
    “弊大于利。”
    听着弟弟的话,宇文邕顿时迟疑了起来,也不像方才那般自信满满。
    宇文宪却认真的说道:“但是兄长对国内的安排,我倒是很想要听一听.当下我们的疆土依旧很多,古人云:在德不在险.若是真的能完成兄长所说的这些革新,让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便是失去了夏州,刘桃子也不能轻易击破我们的军队,登上我们的城池。”
    宇文邕的脸色这才好看了许多,他认真的跟宇文宪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刚刚结束了一场战争的周国,此刻又因为别的事情而争论不休。
    四月,皇帝宇文邕忽然下令:封赏诸宗室。
    齐国公宇文宪进位齐王,赵国公宇文招进位赵王,越国公宇文盛进越王,滕国公宇文逌进滕王而鲁国公宇文赟也正式从鲁国公变成了大周太子,去掉了公爵。
    此事迅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宗室们格外的激动,从国公进王爵,让他们的地位直接超过了过去的那些国公们,双方不再是平级的关系,宗室们开始稳压这些国公们一头。
    如今国公们死的死,伤的伤,老的老,根本就没有能站起来反对宇文邕的,相反,宇文邕这些年里提拔了很多宗室进入军府和地方,这些人都成为了宇文邕的先头兵,直勾勾的盯着那些国公们,就看谁敢公开表明自己不满。
    朝臣们对此也颇有些不赞成,他们以过去那些大肆封赏宗室而引发叛乱的事情为例子,劝说宇文邕。
    宇文邕记住了这些劝说者的名字,而后将名单交给了宗室的兄弟们。
    一时间,宗室们格外的强势,对着那些朝臣以及其背后的国公们发起猛攻,越来越多的位置落在了宗室的手里。
    五月,宇文邕下达了第二篇诏令:继续封赏!
    纪国公宇文康为纪王,毕国公宇文贤为毕王,酆国公宇文贞为酆王,宋国公宇文实为宋王,汉国公宇文赞为汉王,秦国公宇文贽为秦王,曹国公宇文允为曹王。
    在大肆封王的同时,对其余的宗室也各有赏赐,有能力的宗室优先得到提拔,分别到各地来担任刺史,大将军,太守等等。
    宇文邕甚至暗示宗室长者,让其寻找有才能的宗室来继嗣那些没有后人的国公,以此来进行封赏拉拢。
    一时间,国内大多重要的位置和军队都姓了宇文。
    宗室们纷纷高呼,当真是圣王!!
    在完成了对内部官员的革新之后,宇文邕终于决定大刀阔斧的对国内进行改革了。
    而宇文邕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灭佛。
    宇文邕直接下达诏令,诏令里说到如今寺院占有大量肥沃土地和人口,又不承担徭役租税,鱼肉百姓,违抗官府,私下里勾结陈国,在各地宣扬陈国的仁政,导致有百姓们脱离周国逃亡陈国等等,在寺庙内囤积粮食,藏军械甲胄,挑选年轻人来充当武力,有谋反的嫌疑云云。
    在控诉了对方的恶行之后,宇文邕要求各地开始灭佛运动,效仿刘汉,清理寺庙,释放其佃户,收回其耕地,流放高僧,烧毁经书。
    周国上下惊愕,不知有多少人哭着请求皇帝收回成命,有官员通过辞官或者抗拒执行来反抗宇文邕的诏令。
    宗室们此刻就派上了很好的用场,这些刚刚因为宇文邕而拿到了权力的年轻宗室们,亮起了獠牙,开始对这些不服从者下手。
    只是短短几个月内,周国之内,也变了天。
    小善人家,家家哭号,大善人家,纷纷上路。
    灭佛只是宇文邕诸多政策里的一个而已,他不只是要打和尚,他还要打大族,打勋贵。
    国内道士们坐不住了,纷纷上书皇帝,希望能将这些寺庙变成道观。
    却不知,这是刚好撞在了宇文邕的枪口上。
    宇文邕顺手将道士们也给禁了,下令各地在打寺庙的时候别忘了带上道观。
    而后,皇帝第五次下令,这次的矛头是直接对准了大族。
    皇帝带着破釜沉舟的胆气,丝毫不怕国内会出现什么变故或者动乱,再也没有了先前的束手束脚,抱着要么生,要么拉着你们一起死的态度,开始对一切不公事下手。
    皇帝的第五次诏令,再次重新讲述了下耕地和佃户的问题: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谎报耕地者,至死!民庶为人奴婢者释放!
    一场巨大的变革在西边开始了。
    ps:丁酉,纪国公康、毕国公贤、酆国公贞、宋国公实、汉国公赞、秦国公贽、曹国公允并进爵为王。——《周书·武皇帝本纪》
    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周书·武皇帝本纪》
    我习惯带着耳机码字,结果耳朵炎症了,听东西很模糊,而且还疼,先前好了点,这几天又复发了,得每天滴两次药水,更新就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些影响,我争取早些补上,同时也劝各位读者勿要长时间佩戴耳机,尤其是戴入式耳机。
    (本章完)
新书推荐: 无限轮回荣光 秦炎 圣女圣女我好爱 真相 金手指是一见钟情 此情深入骨 成长之路[慢穿] 玉露凝棠 新神权时代 我在八零搞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