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历史军事 > 我父刘玄德 > 第368章 二贤拒任

第368章 二贤拒任

    第368章 二贤拒任
    一听儿子来信,刘备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消息。
    一晃又是一年,刘备只觉得自己和好大儿聚少离多,甚是想念。
    将书信拿到手里后,刘封直接打开观看了起来。
    刘封大胜孙策,平定会稽叛乱的露布已经传到了寿春,沿途州郡县邑俱是为之一震。
    这些郡县几乎都是半年内新得之地,对于刘家父子的统治并不一致。
    江北两郡早被袁术压榨的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对于刘家的强势入主自然是十分支持欢迎的,此后刘氏父子又在江北两郡大兴土木,修缮芍陂,兴建水利,更是赢得了两郡士民的一致感激。
    这两个郡国虽然是刘氏父子新收的地盘,可在忠诚度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北边的汝南、沛国等地,与刘家父子的核心地盘徐州不遑多让,甚至在一些边缘地区尤有胜之。
    反倒是江东,虽然刘封强势过江,又取得了刘繇的全盘委任,以及张英、樊能、于麋等本地豪强的武力支持。
    但江东士族和豪强对刘封的态度依旧是有些微妙的,尤其是刘封逼反了会稽本地的士族豪强,更是让丹阳郡和吴郡也产生了不小的动荡。
    只是这些动荡都来不及化作叛乱,会稽本地的士族豪强就被刘封一举荡平,其速之快,其罚之烈,也是大出江东士族们的预料。
    况且丹阳郡的士族豪强骨头本就比会稽郡软的多,而且郡内并不统一,也有不少类似张英、樊能、于麋、周尚等站在刘封一方的势力存在,故此捷报传来之后,原本蠢蠢欲动的动荡派如遭雷击,而张英等人则直接占据了上风,彻底压制住了反对派。
    至于吴郡,整个江东骨头最软的地方,又提前被刘封好一顿收拾,还带走了顾陆朱张四大家族的领头羊,本就兴不起什么风浪,倒是许贡大为不满,想要北上朝廷前去告状,结果被吕岱给生擒活捉了。
    刘备打开书信开始翻阅,信中主要是刘封系统的将江东诸事叙说了一遍,随后又和刘备汇报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刘封打算在会稽进行减税,没收的土地暂不发配,挂于征南将军府下,对外佃租。
    第二件事,是刘封打算在吴郡和会稽兴建港口,用来和南方交趾进行贸易往来。实际上这件事情刘封已经早就着手去做了。他除了想要从交趾的贸易中赚取财货补贴财政外,同时也想从交趾进口一些特殊物品,诸如一年三、四熟的占城稻。
    这东西可是好东西,在宋代以前,中国人口的硬上限大约是七千五百万至八千万人。
    一旦超过六千万,社会就开始矛盾激化,虽然官吏贪腐,王朝败坏是根本原因,但粮食产量开始跟不上人口增量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当华夏的总人口超过七千五百万,整个华夏的农田总产量,已经小于总人口的消耗量了。
    在没有外部输入粮食的情况下,再完美的社会制度也没用。
    这也是盛唐的巅峰人口只有七千五百万,而弱宋的人口却超过一个亿的根本原因之一。
    那就是占城稻,在南方所有地区可以一年三熟,少部分地区以及整个交趾甚至可以一年四熟。而且还能够搭配上豆类、红薯等作物轮耕,使得田地变得更加肥沃。
    只可惜现在的土豆、红薯之类的作物弄不到,否则人口问题还能得到更深入的解决。
    毕竟明清的人口能够突破几个亿,完全是建立在土豆、红薯等外来高产粮种的根基之上的。
    即便不考虑的太长远,如今大争之世,粮食就是命根子,有粮就有人口,有人口就有赋税和兵员,之前刘封担心徐州纬度过高,不适合占城稻。
    但现在江东已定,海陆皆已连通了交趾,正是开发占城稻的最好时机。如今会稽有大量没收之后挂在将军府名下的官田,正可以用来试种占城稻。
    第三件事,则是请刘备举荐以为扬州刺史。
    刘繇辞任扬州牧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如今扬州已是刘家父子的地盘,除非刘备亲自挂衔,或是刘封出任扬州牧,否则扬州暂时是不会再设置州牧了。
    即便刘备信得过关羽、陈登等人,但短时间内,还是不适宜将他们拔高到州牧的地位上。毕竟刘备自己也不过是个豫州牧,此时设置一个刺史,就是相当合适的了。
    刘封在书信中举荐了几个人,排名第一的自然是二叔关羽了,其次则是陈登,再次为荀攸,此后,更是举荐可从二张、二陈、李瓒等人里择人转任扬州郡守。
    刘备看完之后,直接将书信传给陈登,后者也当仁不让的看了起来。
    看见这一幕,荀攸眉头微挑,嘴角含笑不语。
    陈登看完之后,想要还给刘备,却被后者示意交给荀攸。
    荀攸也不推辞,只是谢过刘备之后,打开帛书翻阅起来。
    等到荀攸看完后,刘备这才询问起来:“元龙、公达,子升之见,君等以为如何?”
    陈登毫不犹豫的开口支持道:“征南之见,乃真知灼见尔,国无粮则亡,民无粮则死,军无粮则覆,征南既寄予重望于占城稻此物,当有我等目光不及之能。且江东乃新得之地,更新官吏也属常理。”
    至于第一件事,陈登根本提都没提。
    少主给自己弄点自留地这叫事吗?
    刘备微微颔首,随后又把目光转向荀攸:“公达有何看法?”
    荀攸思索了片刻后,回答道:“豫、徐、扬三州,独扬州位于后方,只在西方同荆、交二州相接壤。交趾地处天南,很少参与中原之争,如今想必也不例外。况且南方气候闷热,河流众多,草木丛生,虽不适宜居住,但若是发展起来,确有粮仓之望。”
    “至于从北地调选名士,南下任职,此主上之威福,攸不敢多言。”
    刘备听完之后,笑着调侃道:“公达何以如此谨慎,莫不是因为子升举荐之人中,有公达之名?”
    陈登闻言,哈哈大笑了起来。
    荀攸则是赧然一笑,也不辩解。
    笑完之后,刘备也做出了决定。
    自家好大儿的意见,左膀右臂又不反对,那自然是全盘接受罗。
    尤其是刘封还主动从徐州上层中提议挑选精英南下,完全没有把扬州当成自留地的架势,这让刘备很是满意。
    其实即便刘封真把扬州当成了自留地,刘备也大概率会听之任之,最多有些不悦,但也不会上心。
    可刘封现在的做法,却让刘备感到格外高兴。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封没有占地为王的表现,同时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刘封展现出了极大的格局。
    他要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扬州,既然如此,那又为什么要把扬州特殊化呢?
    刘备日后入朝辅政,整个东南三州难道还会交给别人不成?
    刘封自然不会摆出一副难看吃相和小家子气了。
    刘备看着陈登和荀攸,笑问道:“元龙、公达,汝二人有意南下江东乎?”
    陈登和荀攸俱是明白,刘备是在问他们谁想当扬州刺史。
    自从刚才在刘封的帛书上看见他的举荐之后,陈登和荀攸心里就已经琢磨开了。
    虽然刺史及不上州牧,权力更是相差巨大,但无论如何,刺史也已经算是一方宰臣了。能够担任一任郡守,就有希望入朝为官,而能担任一任刺史,那更有机会直接跃入三公九卿的序列之中。
    只是偏偏陈登和荀攸居然都没这想法。
    陈登之前已经离开刘备一年多了,他实在不想再次离开刘备身边。
    眼下他身上挂着的九江郡丞一职,也不过是暂时过渡的,更重要的是刘备骠骑府中的军师职务,以及参与政事的权力。
    陈登心里早已经打定主意,暂时一两年内,是不想再外任了。
    荀攸和陈登的想法略有不同,他倒是不在乎外任,只是他不想出任扬州刺史的职务。
    别看荀攸的履历上两任郡守,可实际上他都没能成功上任,因此,荀攸心里其实是更想要出任地方郡守,而非刺史。
    陈登迟疑了片刻后,索性开诚布公道:“登已久离明公左右,如今方才回来,尚不及与明公叙旧,实不想又离明公身侧也。”
    刘备对于陈登的大实话很是满意,尤其是陈登和自己的情深意切,想要留在自己身边相伴,这份感情他只会感到欣喜,而不会感到不悦。
    毕竟扬州此时已经被刘封给打服了,此时过去也大概率是萧规曹随,并非什么艰巨任务,陈登这一拒绝完全算不上挑肥拣瘦一说。
    况且在刘备心里,陈登和糜竺两个人还是很有特殊地位的。
    他们两人和关张这种异姓兄弟不同,他们是刘备心中的贵人。
    正是在陈登和糜竺的操作力挺之下,刘备才能鱼跃龙门,从一个毫无地盘的客将变成了徐州之主。
    在刘备任徐州牧时,陈登和糜竺也是鼎力支持,这情分,自然也就奠定了他们的特殊地位。
    荀攸看见陈登如此直率,心思一转,坦诚道:“明公,扬州刺史非攸所愿,攸实欲求一任太守也。”
    刘备闻言,眼中闪过喜色。
    在他看来,荀攸这番话明显是说出了心里话,这不正是和他亲近交心了的表现吗?
    于是,荀攸的“挑挑拣拣”,不但没有让刘备生气,反而内心窃喜,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原来如此,那公达以为汝南如何?”
    汝南曾经是天下第二郡国,如今更可能已经变成了事实上的天下第一郡国了,实在是不必多说什么。
    刘备能把汝南交给荀攸,这份欣赏和器重,换谁都得感动涕零。
    而事实上荀攸也真感激涕零了,他正是看见了陈登如此开诚布公后,敏锐的觉得自己应该坦诚一些,才将心思托盘而出。
    却不想刘备居然如此器重,当即就将汝南交到了他手中。
    在荀攸原本的想法中,刘备更大的可能是在新入手的扬州中挑选一个郡国让他前往担任郡守,比如会稽郡,又比如吴郡。
    可刘备却偏偏选了汝南郡。
    “公达,你我相交虽然不过一年有余,然君之才干,备已尽知。似君与元龙这等王佐之才,若非被迫无奈,备又如何舍得将你等远置?”
    刘备拉着荀攸的手,温声解释道:“此番将公达安置于汝南,距郯城、寿春皆是不远,备若有疑问,也可致信公达,求教解惑,还请公达谅解备的私心。”
    荀攸心中暗叹一声,真我主也。
    这番话换个人说,荀攸都会觉得对方虚伪至极,可偏偏从刘备口中说出来,却满是真诚,给人一种言行信果的感觉。
    尤其是荀攸自己,他本就是机敏聪慧,年少时就慧眼识奸,感觉极其敏锐。
    也正是有着如此敏锐的直觉,他才会对刘备另眼相看,感动非常,因为他能感受得到刘备的真挚和热诚。
    荀攸当即大礼下拜,感激道:“攸受明公大恩,今又以大郡相托,必以死相报,竭力尽忠!明公但有相召,虽然千万里,攸也将赶赴而至。”
    “何至于此!”
    刘备满脸笑容的将荀攸拉起来,更是亲自躬身,为荀攸拍去膝上浮土:“能得公达与元龙相辅,实为备之幸也,此上苍欲叫备成事,兴复大汉,安定天下。”
    陈登、荀攸皆是躬身谦虚几句。
    再度搀扶起两人后,刘备又话归正题:“既二位不能去扬州,那这扬州刺史一职该如何是好?此外,子升欲请徐州诸贤南下任职,暂有吴郡、会稽两郡缺人,眼下的吴郡太守盛宪,身体虚弱,难以理事,终不能以吴郡相托啊。”
    盛宪本人在吴郡声望确实不低,也为刘封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只是盛宪本人性情软弱,容易为地方势力裹挟。
    以前就被许贡搓揉,险些连命都给丢了,指望他为自己安定吴郡,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因此,借着盛宪的招牌打下吴郡问题不大,但指望盛宪治理吴郡,那就是开玩笑了。所以盛宪这个吴郡太守的官职只是个过渡品,是必须要换掉的。
新书推荐: 穿越者大联盟 我的神秘赶山异闻 犁汉 诡秘之主:瑶光 天海仙途 刚毅坚卓的他们 机战:从高达OO开始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 这无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