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历史军事 > 我父刘玄德 > 第456章 游说桓阶

第456章 游说桓阶

    第456章 游说桓阶
    由此可见,刘备、刘封父子在桓阶眼里能够排在天下第三,属实不是桓阶轻视了他们,而是毋庸置疑的褒美。
    如此,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刘备坐拥三州之地,袁绍和曹操依旧把对方当成第一大敌,而争相拉拢刘备了。
    因为刘备根基太浅了,在袁绍和曹操的眼里,刘备不过是个更能打一些的袁术罢了。
    三年打下三州之地,还能深耕当地,王权入乡,士豪归附,民心拥戴。
    谁信?
    以袁绍、曹操他们这个时代的经验和眼光,只会觉得刘备父子本质上还是个穷兵黩武,连年征伐的军阀,只要能在战场上击败刘备一次,那这三州之地很快就会变得遍地烽烟了。
    相比之下,曹操如今得到了河南士族豪强的支持,又掌握了朝廷、和天子大义,在名份上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刘备、刘封父子一没有袁绍的雄厚实力和天下名望,二没有曹操挟天子朝廷的名分优势,倘若没有拿下豫、扬,恐怕都未必能赶得上刘表。也就不奇怪桓阶会将刘备、刘封父子俩排在第三了。
    “叔父大谬也!”
    孙策当即大声喊道,气势犹如猛虎咆哮一般,看的桓阶目瞪口呆。
    紧接着,孙策继续说道:“当今大势,乃秦末、新尽也。兵强马壮固然不可小觑,可更重要的却是寻找明主。家父之过,莫过于此。”
    桓阶大惊,在这个时代,对祖辈的崇拜远超后世。
    别说这么赤裸裸的直书父过了,就是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祖辈,都不能谦虚的。
    别人夸你,你可以谦虚,这是你虚怀若谷。
    可别人夸你父亲,夸你爷爷,夸你祖先,你是一点都不能谦虚,不但要全盘接受,还要跟着一起夸,否则你就是不孝。而在两汉,不孝的人那真就是社会性死亡了,就是地痞流氓都看不起你。
    因此,孙策敢于这么陈述孙坚之过,即便是在密室之中,也足以让桓阶震惊不已了。
    “叔父,策非是不孝之人,实乃您对我家有大恩大德,昔日我父之遗骸,全蒙叔父出生入死,才得以扶棺归乡,此恩,山高海深,恩同再造,策不敢有须臾忘记。”
    孙策先是安抚了对方一句,随即接着说道:“叔父,如今荆南之择,非我一人之命也,叔父实难脱身。故此,策才冒死向叔父陈述己见,望叔父明鉴。”
    桓阶听到这里,也算是明白孙策的意思了。
    孙策这是提醒自己,不论荆南作何选择,自己身为张羡的首席亲信,当地的地头蛇领袖,郡府的主簿,荆南的名士,是绝对不可能脱得了干系的。
    这也意味着,荆南选对了,自己如果没有出面,可能半点功劳都无,可要是选错了,那后患却是一点都跑不了。
    张羡好歹还不是本地人,可他桓阶却是地道的地头蛇,这代价他是否能够承受的起。
    尤其是袁、曹远在天边,而刘封近在眼前了。
    孙策说完之后,就这么紧盯着桓阶,后者脸上虽然平静无波,可内心却是焦急的不行。
    从心底里来说,桓阶其实最青睐曹操,毕竟曹操掌控了朝堂,且实力也不俗,更是名正言顺的辅政大将军。
    可曹操不但硬实力是三家之中最弱的一家,同时距离荆南也很远。
    至于刘备、刘封,桓阶心中始终有些犹豫。
    毕竟刘家起家太快了。
    当初孙坚已经被世人视为后进之秀了,可刘家的起家比之孙坚还要迅猛。
    犹疑许久之后,桓阶有些艰难的开口问道:“伯符以为刘玄德、刘子升为明主?”
    孙策闻言,露出略带桀骜的笑容:“刘玄德,中人之姿也,若无其子,恐今日还在东海碌碌。”
    桓阶心中吃惊:“伯符竟如此高看刘子升?”
    孙策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和气馁,叹息道:“策自诩勇烈刚强,然唯独败于刘子升之手,可谓是心服口服。”
    桓阶倒吸一口凉气,什么时候看见过比孙坚还要桀骜不驯的孙策会有这样老实的神情和言语。
    此时,桓阶已经有所意动。
    在心中又斟酌了半刻钟,桓阶做出了退让:“贤侄来寻我,到底是意图何为?”
    孙策心中暗喜,意识到这是桓阶的退让,于是将自己的计划托盘而出。
    “叔父,如今荆北军刚刚退却,我等万不可让其随意退走。策不才,愿统数千精锐尾随追击,若有机会,当得二三小胜,至不济,也可拖慢荆北军北上的速度。”
    说到这里,孙策顿了一顿,故意做出犹豫之态后,才接着说道:“不瞒叔父,若是我所料不差,我主必已亲督大军西来,必欲合围荆北军于大江之南。”
    桓阶闻言悚然,随即又有些激动。
    若是袁、曹、刘之中,他还犹豫不决,可对于刘表,他是从头到尾不曾看上过对方。
    这次荆南举兵,桓阶更是当之无愧的幕后黑手,真正的主谋。
    若是刘封的扬州军当真能西来吃掉荆北军,桓阶必然是持支持态度的。
    接下来,孙策又继续道:“等到聚歼荆北军之后,大军趁势南下,临湘虽是坚城,却又如何能阻我扬州大军?”
    “叔父,我主所部,尤擅攻城。扬州吴县、秣陵,俱是坚城,兵精粮足,城高池深。小侄更是布下数万重兵,却撑不过短短一季。叔父以为临湘城可支撑多少时日?”
    桓阶彻底动摇了,孙策这番话几乎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作为东汉末年的士族,桓阶可是再清楚不过外州兵马入境会是什么结果了。
    事实上别说外州了,就看看荆北军在荆南干下的事情,就足以让人为之胆寒了。
    同属荆州的荆北军尚且如此,等扬州军来了还有活路吗?
    桓阶不知道刘封对军纪的重视,依旧在以老思路看问题。
    可错有错着,这样一来,反而吓的桓阶当即做出了决定。
    “贤侄,荆北军入境以来,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此仇此恨,安能不报?”
    桓阶当即担保道:“你且宽心等我消息,我立刻更衣前往郡府。”
    孙策登时大喜,知道桓阶这是彻底倒向自己这一边了,而且桓阶在张羡身前极有话语权,甚至还在张怿之上。
    只要桓阶出面游说,不说把兵权重新交还给自己,最少让自己拣选数千精锐出城追击是没有什么问题了。桓阶当即更衣,准备前往郡府,孙策则跟在他身后。
    两人走到门口时,桓阶叮嘱孙策就留在府里,等他回来叙谈。
    就在此时,远处驰来一骑,看见孙策后滚落下马,抢上前道:“孙将军,扬州来信。”
    孙策和桓阶对视一眼,心中俱是惊疑,随后,孙策走上前接过帛书,打开翻看了起来。
    不消片刻,孙策面露狂喜之色,转身就将帛书递给桓阶,口中大声说道:“扬州来信,州陵大捷,我主亲自督阵,水军在州陵外江面上大破荆州水军,生擒黄祖。”
    桓阶正准备接过帛书,冷不丁听到孙策的话,心神一阵动摇,竟然没能接住。
    帛书缓缓掉落,桓阶却不自知,只是呆愣愣的望着满脸喜色的孙策。
    此时桓阶心中只有一个声音,自己押对注了。
    对于桓阶的失态,孙策丝毫没有怪罪,相反还很理解,主动上前将帛书捡起,重新递到桓阶手中。
    桓阶慌忙打开仔细翻看了起来,这才晓得扬州水军不但大破了荆州水军,活捉了黄祖。还一口气抓了四万多俘虏,斩杀淹死七八千人。蔡瑁片板而逃,江夏水军已经彻底消失,而襄阳水军也被重创。
    四万余俘虏!?
    桓阶心里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惊喜刘子升竟如此善战,一边又惊慌荆南的本钱实在是太少了。己方全部人马,甚至加上各种私人部曲,都抵不过人家一次大战所获的俘虏。
    好在这已经是自己人了。
    桓阶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心中冰冷尽去,一股火热从心底升腾而起。
    “走,伯符随我来!”
    桓阶刚才还有些僵硬的身体重新获得了力量,当即大步流星走向车马:“先去郡府解决当务之急。”
    **
    甘宁抵达夏口之后,立刻召见了朱桓和陈武。
    朱桓是吴地四大家中的朱家族长,陈武则是孙策拣拔的心腹,负责统领麾下精锐,在钱塘大败之后,跟随孙策一起投降的。
    这两人无论资历、勇武、还是官职,都是比不得甘宁的,更何况甘宁手里还有刘封给的命令。
    于是,两人很快就表示愿意以甘宁马首是瞻。
    对于朱桓和陈武如此老实,甘宁很是高兴,连带着态度都变得温和了许多。
    只是在询问兵力时,却有些许差池。
    “怎么只有七千兵马?”
    甘宁面露不快,以怀疑的眼神盯着朱桓和陈武。
    朱桓和陈武其实也是暴脾气的性格,可在甘宁面前,却根本不敢炸毛。
    谁不知道这位可是刘封的心腹爱将,连刘封都对他多有包容,他们这些降将总不能因为态度问题而和对方顶上吧。
    好在事出有因,朱桓和陈武赶忙解释了一番。
    原来先前报捷的使船送来露布,同时也带来了调兵命令。让屯驻沙羡的大军可以开始西行,准备进行下一阶段的计划。
    得知州陵之战最后时分,扬州水军背后竟然出现了江夏水军的伏兵,这差点没让朱桓和陈武给吓死。
    好在刘封并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这倒不是刘封不在意,而是刘封觉得这着实怪不到朱桓和陈武的头上。
    两人以劣势兵力封锁夏口,阻击张允,已经相当尽责了。就连刘封自己都没预估到黄祖居然会在涂水里藏了伏兵,这如何能责怪朱桓和陈武?
    只是刘封没有责怪他们俩,可他们俩却心怀愧疚,故此,担心大军西去时会遭遇陈生溃兵,故此特地挤出一千人马,大小船只两百艘,护送陆军前往巴丘。
    得到了解释之后,甘宁倒是生出了几分愧疚。
    不过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甘宁随即转嗔作喜道:“休穆、子烈,我有一桩好事正要寻你们一起,就是不知道尔等可有胆量。”
    朱桓还有着士族的骄傲,可陈武就是地道的豪强出身了,本就对甘宁气势汹汹有所不满,只是势比人强,不敢对抗,只能咬牙暗自忍耐。
    现在听了甘宁这话,哪里还忍耐的住,当即昂首大喊道:“旅督何以小看人?武虽卑贱,也知荣辱,如若旅督不弃,武愿为先锋!”
    陈武开了口后,朱桓也忍不住了,随后拱手作揖道:“桓蒙主公大恩,接连擢拔,此等知遇之恩,桓即身死,也难报答于万一。如今既为州事,安敢惜命,愿为主公、将军效死!”
    “好!好!”
    甘宁一听,登时大喜,完全不在意两人话里暗藏的小刺。
    “二君,我欲破张允于夏口。”
    甘宁将心中所藏托盘而出:“还请二君助我!事成之后,我必不独享此功。”
    朱桓和陈武心中一惊,没想到甘宁胃口竟如此之大。
    不过仔细想想,眼下此地已经集结了三营万余水军精锐,张允手里也不过两三万人,战船几乎全是小船,大船都让前面的蔡瑁给带走了。
    这么说起来,甘宁的计划还真有可行之处。
    想着想着,朱桓和陈武都开始心动起来。
    刚才的怨气霎时间被立功的火热给烧成了灰烬,只剩下了一片热切。
    接下来,甘宁询问了朱桓和陈武许多信息。
    两人久守夏口,张允所部仅仅只是发动了几次试探性的攻击,随后就又缩了回去。如今在距离夏口五十里处安营扎寨,此地是汉水和涢水的交汇之处,也是一处交通要隘。
    张允退缩回去之后,也将五千陆军给放置到了岸上扎营,与水营遥相呼应。同时,也企图在陆路上增援夏口,却为周瑜设伏所败,折损了千余人。
    甘宁和朱桓、陈武谈了整整一晚,得知了许多情报。
    次日一早,他又带着百余亲兵,十多条小船,逆流而上,前往张允大营实地探查。
    (本章完)
新书推荐: 诸天:人在遮天,炼宝成帝 振兴本体宗,你截胡史莱克干什么 全职法师:开局契约固拉多 我登录了僵尸先生 四合院:我是棒梗的大伯 每天都被美男抓着操(nph) 退圈后靠编剧爆红娱乐圈 重生之再度利用GL(纯百NP) 我的电子蝴蝶(恋与深空祁煜) 过来让我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