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洞虚
陆景云心神收定,缓缓行功,精气从涓涓细流变作涛涛大江,有滚滚玄音在洞府回荡。
身若神岳,神若太虚,他这些年摸索出一套寻定密藏之门的秘法,虽还是雏形,但也极为有效。
也只有参习过妖族之道,以及人族新旧法同修,功至炼神之境的陆景云,方能如此为之。
上古时代,人族和妖族对于气,神两道尚处于蒙昧不明的阶段,神识法力对于旧路修行有何影响,哪怕是旧路大能复生也难言清。
而他,将成为做此尝试的第一人。
陆景云将“内神”循着体道三阳脉而行,以玄蛟走水之法,牵聚元精,塑出一尊“本我道神”。
道神暂掌元宫,五象搬山功徐徐运转,陆景云闭目虚坐,体内玄音愈发磅礴。
他施展神道法门,将神念与真元坠入寂态,身体踏入似死非死的境地,道神代替识神,维持体道玄功的周天循环。
肉身如大炉,气血汹涌,但识念自收,由主为客,落入大炉之中。
若是有上古修士在此,定然要被惊得哑口无言,因为上古旧路最为推崇的“元寂”之境,如今却被后世修士陆景云须臾间达成,甚至犹有过之。
上古大能为了让后辈弟子能做到元寂,不知要费多少苦功,有的修士狠下心能让弟子服用秘药暂失本我数十年,还未必能有多大效用。
元寂阶段,要让“我识”被压抑到最微末,但身体必须保持精气在巅峰,方能找寻到人体最为深处的密藏之门,从中得取强大神通。
今时不同往日,上古修士毕竟不通元神,不辨玄机,而陆景云有气道妙法为支撑,有神道为主引,要让本我沉寂不过动念之事。
至于分出心神来找寻密藏之门,他运使轮回印多年,早就将一心多用这门技艺修炼到了化境。
陆景云心神入寂,仅留一丝意识循着本能感应密藏。
在人体浑冥之中,心神如砂,在浩渺无垠处悠悠寻觅,一念仿佛千载,又像只是一瞬,它终于抵达那扇“门”前。
没有犹豫,直撞天门。
轰!
明明没有声音,但又好似传出开天辟地的巨响,天门后是一片混沌,混沌中无数光点隐没。
那是人族的神通,人族的血脉传承,无数先贤大能留下的宝贵遗藏,历经百万年,终于再次迎来了新的后继者。
今时道经皆言旧法是断途绝路,但至于为何是断路,其并未言明,甚至穷尽天下也再难寻到关于重走旧路的法门。
仿佛被斩去了一般。
而陆景云借着轮回印的霸道效果,强行走通旧路,再入天门密藏。
心神化作陆景云形貌的淡金虚影,游转于混沌之中,那些光点璀璨如繁星,却又仿佛镜水月般渺远。
“按照撞开天门后得来的感应,我在这只能择取一门神通大道。”
旧路修士,也暗合三千大道一般,从浩瀚神通传承中择一修行,修行到极致就是祖。
陆景云思忖,自己找寻到的关于上古修士的只言片语,可从未提到修士可自行选择神通,一般都是撞开天门那一瞬就得到传承,意识回返。
像他这样无数光点皆亮,还能自由在浑冥中行动挑选的,估计是少数中的少数,或者是仅有一例。
或许是神识与气道玄法带来的影响。
果然今不如古就是胡说八道嘛。
今时修士的种种大道成就早在旧法之上,超脱在上古来说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猜想,而今法却早已做到且并非孤例。
既有此良机,陆景云也不愿浪费,向着浑冥深处而去,欲要成就最顶尖的先天神通。
浑冥之内,无有距离之概念,几乎是念起念落,他就来到了自己能探索的最深处。一道光点定在虚寂,周遭一片混沌,仿佛只有它存在于此。
陆景云知道,光点既出,便是承认陆景云有资格接受这份传承。
或许浑冥仍有更为深处的无上传承,但那就不是这一世的陆景云能念想的了。
不过没关系,虽说一次只能择取一道神通传承,但他有无穷来世,只要有耐心,把这里薅光都不是问题。
他心神落于光点之上,光点大盛,宛如玄天大日,照亮天地四海八荒!
心神震动,仿佛要把陆景云神魂崩碎。
传承的级别超过他这等层次太多,在无有大能护持的前提下,几乎是必死无疑。
“轮回印!”
陆景云抢在最后一丝意识湮灭前,催动轮回之印。
瞬息间他又回到那处天白地黑的界空,连带着那玄晦光点。
如炽日般的玄晦光点在轮回界空滞了一滞,仿佛错愕片刻。
猛然间它光芒收缩,气势大减,忙不迭地落入陆景云神识化身中。
陆景云随即持定心神,开始炼化传承。
……
血脉传承的觉醒时间超乎陆景云预计,等他睁眼醒来时,已是半年之后。
洞府中常寂,清冷空幽,年轻道人从“死态”重焕生机,微微动了动指头。
“旧法大能功参造化,居然能将如此浩瀚传承藏于天下人族血脉之中,此等手笔,已与仙神无异。”
上境之能,非虫豸可想。
陆景云略略催动肉体元精,便可施展那门从人体密藏挖掘出的至法,妖族称其为“先天神通”。
两道金光从陆景云眼中点燃,犹如两盏金灯,烛火摇曳。
他眼中的世界模样大变,一切都是空的,他能透过山与水看见日月,看见玄渊福地的一草一木,看见玄鹤饮水,修士辩经。
道书中眼天眼修炼到深处就是勘破知见之障,所见非,山水也不是那山水,而是万物流转的本源。
今时有修士认为,或许天眼之术就是从上古的某一大神通演变而来,那些稀松平常的术法,在很久以前都是通天彻地的无上神通。
如今陆景云能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他得到了天眼之法的源头。
“洞虚。”
陆景云轻声道。
洞虚神通。
此神通的上古名讳太过晦涩,他以今朝言语转译而来,便唯有洞虚一词可解。
(本章完)